第375章 社区记忆的收藏家(2 / 2)

\"这就是记忆的力量。\"老周深有感触地说。

随着展品不断丰富,记忆馆的空间开始紧张。

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机出现了——经常来图书馆看书的建筑系研究生小吴,主动提出可以帮忙设计扩建方案。

\"我觉得这里特别有意义。\"

小吴拿着设计图纸兴奋地解释,\"我想把记忆馆设计成一个会'生长'的空间,随着时间推移,展品增加,空间也可以相应扩展。\"

这个创意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更让人惊喜的是,施工队的老师傅们听说是在扩建记忆馆,纷纷表示可以义务帮忙。

\"给咱们小区留点记忆,这是好事。\"施工队长说得朴实。

扩建工程进行得热火朝天。

每天都有居民自发前来帮忙,有的送茶水,有的帮忙搬运材料,连小朋友们都来负责传递工具。

施工现场俨然成了又一个社区活动中心。

十二月初,扩建完成的记忆馆以全新面貌对外开放。

新增的\"声音记忆区\"收录了居民们讲述的故事,\"影像记忆区\"播放着老住户们提供的家庭录像,最特别的是\"味道记忆区\",那里飘着李阿姨做了三十年的红烧肉的香味。

\"这个创意绝了!\"老周在味道记忆区流连忘返,\"一闻这个味道,就想起小时候妈妈做的菜。\"

记忆馆的影响力渐渐超出了小区范围。

附近学校的老师组织学生前来参观,说是要上一堂\"最生动的历史课\";

社区研究专家专程赶来调研,把这里称为\"民间记忆保护的典范\"。

面对这些赞誉,陆子昂总是谦逊地把功劳归于全体居民。

\"我只是一根线,\"他说,\"把这些散落的珍珠串了起来。\"

冬至前一天,记忆馆举办了一场特别活动——\"讲述我们的故事\"。

居民们轮流上台,分享自己与小区共同成长的经历。有欢笑,有泪水,更多的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轮到陆子昂时,他展示了一本特殊的相册。

里面记录着他从刚搬来时的疏离,到逐渐融入,再到如今完全成为社区一分子的全过程。

\"我曾经以为离开舞台就是结束,\"他动情地说,\"现在才知道,那只是另一段更精彩人生的开始。\"

活动结束时,夜空飘起了细雪。

居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记忆馆,三三两两地讨论着刚才听到的故事。

陆子昂最后一个离开,细心检查好每一盏灯,每一个展柜。

锁门前,他在留言簿上写下今天的心情:\"记忆就像这冬日的雪花,每一片都独一无二,汇聚在一起便是最美的风景。感谢每一个愿意分享记忆的你,让这个普通的社区变成了充满温情的家园。\"

雪花静静地飘落,覆盖了小区里的每一个角落。

但在记忆馆里,那些被珍藏的时光永远保持着最初的温度。

陆子昂知道,明天还会有新的故事在这里发生,新的记忆将被收藏。

而他,很荣幸能成为这些珍贵记忆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