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新年第一缕晨光与旧识新交(2 / 2)

苏教授推了推眼镜:"我在做一个城市社区文化变迁的课题。不知道陆先生是否愿意当我的顾问?当然,是以普通居民的身份。"

这个消息很快在茶话会上传开。令人意外的是,最兴奋的不是陆子昂,而是王大妈他们。

"这可是大事!"王大妈激动地说,"咱们小区要上学术论文了!"

"得好好准备准备。"李大爷立即开始规划,"要把咱们的邻里节、二手集市都好好整理整理。"

陆子昂看着突然忙碌起来的邻居们,忍不住对苏教授笑道:"您看,这就是我们小区的特色——每个人都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

接下来的日子,小区里掀起一股"文化热"。居民们自发整理老照片,记录口头历史,甚至组建了"社区文化挖掘小组"。陆子昂作为顾问,主要负责整理这些年小区的变化轨迹。这项工作让他有机会重新审视这个他生活了许久的地方。

"你看这张,"某天傍晚,他指着老照片对阿杰说,"这是小区刚建成时的样子,那会儿还没有儿童游乐区,这片现在种满月季的花坛原来是个垃圾堆放点。"

阿杰正在修复一个老式收音机,闻言抬头:"所以说,美好的社区都是经营出来的。"

苏教授的调研给小区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居民们更加关注社区的历史与文化,年轻人开始向老人请教传统手艺,孩子们在作文里认真描写自己居住的小区。这种变化悄无声息,却让整个社区的氛围更加融洽。

这天,陆子昂在图书角整理资料时,偶然发现了一本泛黄的社区日志。翻开一看,里面记录着小区从建成到现在的大事小情:第一对新人结婚、第一个孩子出生、第一次邻里节......在最新的一页,他看到了自己刚搬来时参加社区活动的记录。

"原来我也成了这段历史的一部分。"他轻声自语。

"当然。"苏教授不知何时站在他身后,"每个人都是历史的参与者。不同的是,有些人只是路过,有些人却选择留下并为之添砖加瓦。"

调研结束那天,苏教授在小区门口与大家道别。他握着陆子昂的手说:"谢谢你让我看到,真正的文化不在博物馆里,而在这些寻常巷陌的日常生活中。"

陆子昂望着夕阳下的小区,轻声回答:"该说谢谢的是我。是这里让我明白,平凡的日子里藏着最珍贵的宝藏。"

夜幕降临,陆子昂独自走在回家的小径上。路边的灯笼还未取下,在晚风中轻轻摇曳,投下温暖的光影。他想起这一年的点点滴滴,从最初的格格不入到现在的如鱼得水,从刻意躲避到主动参与,这条路走得意外却值得。

回到家,他在那本越来越厚的《我们小区的故事》里添上新的一页:"有人追寻历史的痕迹,有人创造历史的当下。而我有幸,在这个普通的社区里,既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新年伊始,万物更新,但有些温暖始终如一。"

窗外,新年的第一轮明月正缓缓升起。清辉洒在安静的小区里,也洒在他含笑的眼睛里。明天,又将是一个充满烟火气的新开始。而他,已经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