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子昂对来串门的老周抱怨,“上周就换了支牙膏,第二天超市那款牙膏就脱销了。”
老周笑得直拍大腿:“你这带货能力,让那些专业主播怎么活?”
不过烦恼归烦恼,这种关注度也带来了些意外的好处。
小区改造工程因为他的知名度得到了更多关注,施工方格外上心,进度比预期快了不少。
社区活动也因为他的参与,参与率直线上升,连街道办都特意来取经。
“所以说,名气这东西,用得好了也能造福一方。”
社区主任乐呵呵地给他送来一面锦旗,上面写着“小区之光”。
陆子昂看着那面红艳艳的锦旗,哭笑不得:“主任,您这是要把我架在火上烤啊。”
他现在最享受的,是每天晚饭后的散步时间。
虽然还是会被认出来,但大家渐渐习惯了把他当作邻居而不是明星。
有人会跟他聊聊家里的烦心事,有人会请教他育儿经验,甚至有人单纯就是想跟他一起遛弯。
“陆老师,您说我家孩子报什么兴趣班好啊?”隔壁楼的妈妈牵着孩子问他。
陆子昂蹲下来,平视着小朋友:“你喜欢什么呀?”
孩子眨着大眼睛:“我喜欢看蚂蚁搬家!”
“那就多看蚂蚁搬家。”陆子昂笑着说,“有些课,不上比上了更有价值。”
这话被路过的人拍下来发到网上,又引发了一波关于教育的热议。
有教育专家专门写文章分析这句话的深意,看得陆子昂本人都在怀疑:我当时真的想了这么多吗?
如今他的生活虽然多了些“名人烦恼”,但本质并没改变。他依然每天早上去菜市场砍价,依然在社区图书馆帮忙整理书籍,依然会为了省几块钱物业费跟主任软磨硬泡。
“要说变化,可能就是现在出门得注意形象了。”某天他对着镜子整理衣领时自言自语,“不能再穿着拖鞋到处跑了。”
这话刚好被来送快递的小哥听见,小哥笑着说:“陆老师,您就是穿麻袋都帅!”
当晚,他在日记里写道:“名气就像小区里新装的路灯,太亮了刺眼,没有又不行。
重要的是学会在光与暗之间找到平衡,既不被光芒所困,也不因平凡而悔。”
写完合上本子,窗外月色正好。
楼下传来邻居练琴的声音,弹的是他多年前的一首老歌。他静静听了一会儿,轻声哼唱起来。
这一刻,他不再是那个被迫曝光的顶流,也不是小区里的名人,就只是一个在夜色中享受片刻宁静的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