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杨晨和晨光文化的电影时代,才刚刚开始。而蓝星的电影人们,在经历了最初的震动与反思后,也终于抬起头,望向了那个充满未知,却又充满希望的新方向。
龙文书城的服务器在2075年的第一个周末陷入了罕见的拥堵。后台数据监控屏上,代表《射雕英雄传》阅读量的曲线如同火箭般飙升,峰值突破了平台创立以来的历史纪录。评论区的刷新速度快到让人眼花缭乱,最新一条留言来自凌晨三点——“桃花影落飞神剑,碧海潮生按玉箫!黄药师一出场,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这才是我想象中的江湖!”
杨晨坐在晨光文化顶层的办公室里,指尖划过平板电脑上《射雕》的电子稿。屏幕光映着他的侧脸,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三个月前,当他以“晨哥武侠系列”之名上传第一章“风雪惊变”时,并未预料到这场席卷蓝星的武侠狂潮。蓝星本土的“奇侠传”多是些招式名称浮夸、剧情逻辑混乱的流水线作品,主角动辄“一剑灭门”,却连基本的江湖人情都写不透。而金庸笔下的江湖,有郭靖的憨直忠义,有黄蓉的古灵精怪,有东邪西毒的个性张扬,更有“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厚重底色。
“晨哥,龙文书城的cEo又来电话了,”助理小陈敲门进来,手里拿着打印好的数据分析报告,“他们想跟我们谈‘射雕三部曲’的独家版权续约,价格比之前翻了十倍,还愿意给您开‘作者帝王通道’,所有作品优先推荐。”
杨晨头也没抬:“告诉他,续约可以,但实体书必须由我们晨光文化指定的出版社来做。另外,把《神雕侠侣》的前五十章发过去,下周准时上线。”
他放下平板,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楼下的街道上,几个穿着校服的少年正模仿着“降龙十八掌”的招式追逐打闹,其中一个扎马尾的女孩清脆地喊着“靖哥哥,等等我!”——这是《射雕》里黄蓉初遇郭靖的经典场景。这种景象在三个月前是不可想象的,蓝星的年轻人沉迷于虚拟偶像和快餐文化,何曾为“武侠”如此疯狂?
《射雕英雄传》的爆红并非偶然。杨晨刻意在章节末尾设置“悬念钩子”,比如郭靖与江南七怪的相遇、黑风双煞的恐怖传说,每到关键情节便戛然而止,逼得读者抓心挠肝地追更。更重要的是,他在每卷末尾附上“武侠杂谈”,深入浅出地解析金庸的武侠哲学:“武侠不是打打杀杀,是人情世故”、“招式是壳,情义是核”。这些文字被读者截图转发,形成二次传播。
当《射雕》连载到“华山论剑”时,龙国大学中文系教授张卫东在《龙国日报》发表长文:“晨哥笔下的江湖,重构了龙国武侠的美学体系。郭靖的‘笨’与黄蓉的‘智’,本质是对传统英雄叙事的颠覆;洪七公的‘贪吃’与黄药师的‘邪性’,让侠客从神坛走回人间。这种‘接地气的英雄主义’,恰是当下文学创作最缺乏的东西。”
杨晨没有停歇。《射雕》完结当天,《神雕侠侣》准时上线。杨过与小龙女的师徒恋、十六年的生死相隔、黯然销魂掌的悲情意境,瞬间将读者的情绪从《射雕》的热血江湖拉入缠绵悱恻的深情世界。“一见杨过误终身”成为社交媒体的热门话题,无数读者为郭襄的单恋落泪,为小龙女的清冷痴迷。有女读者在论坛发帖:“以前觉得武侠是男人的浪漫,现在才知道,江湖里的爱恨情仇,比任何言情小说都让人心碎。”
紧接着,《倚天屠龙记》的上线彻底引爆了“射雕三部曲”效应。张无忌的优柔寡断、赵敏的敢爱敢恨、周芷若的黑化蜕变,引发了关于“爱情与道义”的全民大讨论。龙国某婚恋网站甚至推出“你是张无忌式恋人吗?”的测试,访问量单日破百万。武侠不再是男性读者的专属,超过六成的《倚天》读者是女性,她们为“忌敏恋”制作同人图,为周芷若写心理分析长文,将武侠讨论推向了饭圈化的新高度。
“晨哥,星娱传媒的人又来了,”林薇端着两杯咖啡走进来,眼神里带着笑意,“这次不是谈音乐版权了,是想拿下《射雕》的电视剧改编权。他们总裁说,就算把家底掏空,也要拍出蓝星第一部‘真正的武侠剧’。”
杨晨接过咖啡,热气氤氲了眼镜片:“告诉他们,改编可以,但必须答应三个条件:第一,导演由王磊担任;第二,演员必须试镜,拒绝流量明星;第三,服装道具必须按照书中描写1:1还原,尤其是桃花岛的场景。”
他顿了顿,补充道:“另外,游戏那边怎么样了?《金庸群侠传onle》的预约量是不是破千万了?”
“早就破了!”林薇打开平板电脑,展示着游戏官网的预约界面,“现在预约量已经达到1800万,服务器每天都被挤爆。游戏公司那边想请您做首席世界观架构师,说您对‘降龙十八掌’和‘九阴真经’的设定解析,比他们内部团队想的还要精妙。”
杨晨看着屏幕上密密麻麻的预约数字,想起了地球网吧里熬夜打《金庸群侠传》的少年时光。在这个文化贫瘠的蓝星,他不仅是在“搬运”,更是在唤醒一种失落的江湖情怀。当“降龙十八掌”成为中学生课间比划的手势,当“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被改编成流行歌曲,当《射雕》的实体书成为家长给孩子的“成长必读书”,他知道,金庸武侠宇宙的根基已经扎下。
傍晚,杨晨收到了游戏公司发来的测试服截图。画面里,玩家们在虚拟的华山之巅比武论剑,有人用“独孤九剑”破招,有人使“北冥神功”吸内力,还有人穿着黄蓉的“软猬甲”在桃花岛拍照打卡。评论区里,一个玩家留言:“以前觉得游戏就是打打杀杀,现在才知道,江湖是要讲道义、重情义的。谢谢晨哥,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武侠。”
杨晨关掉图片,走到书架前。那里整齐地摆放着《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的手稿。他拿起《天龙八部》的第一页,上面写着“乔峰”两个字。他知道,接下来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将彻底重构蓝星的武侠文化版图。而他要做的,不仅是搬运工,更是那个点燃江湖火种的人。窗外的夜色渐浓,城市的霓虹灯次第亮起,仿佛无数江湖灯火,照亮了蓝星少年们关于侠与义的梦。
龙国国家图书馆的古籍修复室里,首席研究员陈老戴着老花镜,手指颤抖地抚摸着一本线装书的扉页。那是晨光文化送来的《红楼梦》样书,宣纸印刷,函套上用泥金写着“石头记”三个字。陈老研究蓝星古典文学四十年,见过无数“古籍”,却从未见过如此“古怪”的书——文字细腻到能看见人物睫毛的颤动,情节复杂到让他这个老学者都需要拿笔做笔记,更可怕的是,书中那些饮食、服饰、建筑的描写,精细到仿佛亲眼见过一般。
“小陈,”陈老摘下眼镜,揉了揉酸涩的眼睛,“你说……晨哥这个人,到底是什么来头?他送来的这部《红楼梦》,简直像是从某个失落的文明里挖出来的瑰宝。”
助理小陈递过一杯热茶,看着样书上“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开篇诗,感慨道:“我们做过文字断代检测,纸张、油墨都是现代工艺,但里面的遣词造句,既有唐宋的韵律,又有明清的风骨,这种‘矛盾的和谐’,完全不符合蓝星文学的发展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