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2 / 2)

三品以上官员,多半是钦差了。

苏源脚步微顿,脑海中冒出这一句,同时快步上前:“学生见过钦差大人,知府大人。”

方教授虽惊讶林璋对苏源的亲切,面上却未显露,只拱手见礼:“方永见过钦差大人,知府大人。”

钦差孙见山望着苏源,开门见山道:“就是你发现了地蛋?”

只此一句,便解了苏源的疑惑。

原来是为了土豆。

一旁方教授则面露茫然,但识趣地没说话。

苏源松一口气,实在是这些天发生了太多事,种种堆叠在一块,他差点忘了土豆。

“正是学生。”他回道。

“你是从何处得知地蛋可食用的,又是如何知晓它的亩产?”

让苏源来衙门前,孙见山就让人调查过他。

前灵璧县县令的痴傻嫡子,因为某些复杂的原因被除族,一朝恢复正常,入私塾考科举,连夺三次案首,年方十三的小三元。

这般奇异的人生,足以令所有人侧目。

自从陛下将地蛋的存在告诉孙见山,他将所有的藏书都翻了一遍,也没找到有关地蛋的记载。

苏源又是如何这般笃定,不惜租赁两亩地,风里来雨里去地照料它们。

对此,苏源早有应对之策:“是胡商告诉我它的名字,也是他在家中吃了地蛋,发现可食用才在顺来集市售卖。”

他不怕孙见山去查。

顺来集市已经关了,就算知道那胡商来自哪个小国,可要在万万人中找到一人,无异于大海捞针。

况且他也没说错,胡商一家确实吃了土豆,只是方法错误而已。

理直气壮.jpg

提及顺来集市,孙见山眸光微暗。

他作为户部尚书,十分清楚自打顺来集市开通后,对国库的益处有多大。

如今被那群老家伙逼得关停,他心中恨极,却又无可奈何。

俗话说,流水的皇帝,铁打的世家。

当朝的世家大多从前朝就有了,盘踞上百年,底下的盘根错节连陛下都无法撼动。

他们素来不看好新政,又或者说认为新政威胁到了他们的地位,所以他们不惜和陛下撕破脸,也要将新政抹杀在襁褓之中。

可恶!

可恨!

孙见山满腔愤懑,即便距离陛下下罪己诏已过去好几天,这股怒火仍未消散,反而愈演愈烈。

他此次前来,正是奉陛下之命,将这把火彻底扬起来。

他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新政总有一日会守得云开见月明。

就算陛下无法实现,也会在太子殿下手中实现。

深吸一口气,孙见山收敛思绪:“地蛋的亩产呢?”

“是学生通过计算得出的结果。”苏源不缓不急地说道,“第一次我用六个地蛋种出近一百五十个,以此类推,便可得出两亩地可长出多少地蛋。”

孙见山挑了下眉,没说信,也没说不信,只道:“这次本官唤你前来,是想想你了解地蛋种植的情况。”

苏源道:“现在不适合种地蛋,要等到下个月,九月份气温稍降。”

孙见山有些失望,他是巴不得立刻种出上万斤的地蛋,也算是双方对垒中的一个重要砝码。

他沉吟片刻:“本官想让你将种植地蛋的所有注意点写下来,待处理完这边的事宜,回到京城差不多也到十月份了。”

言外之意便是,他要把这批地蛋通通带回京城。

苏源作为“发现地蛋第一人”,上头需要种植手册,他自然责无旁贷。

一旁全程保持沉默的林璋起身:“我带你去书房。”

苏源抿嘴笑:“多谢大人。”

边上的方教授听完这番话,心里早已掀起一阵惊涛骇浪,勉强才能保持冷静。

他极有眼力见地没有跟上。

苏源用了小半个时辰,复盘种植土豆期间所有的注意点,一个不漏全都写到了宣纸上。

最后一条写完,苏源顿了顿,又在后面加了几条。

待孙见山接过地蛋手册,一目十行地看完,拧眉十分费解:“为何发芽和发绿的地蛋不能吃?”

苏源再度把胡商拉出来:“那胡商第一次误食了发了芽的地蛋,全家人上吐下泻,险些没了命。”

“而学生第一次食了发绿的土豆,也有类似的情况。”

孙见山瞠目,这传言中亩产三千斤的作物竟有这般威力?

苏源见状忍住笑意:“所以大人在推广地蛋之前,得让百姓们知道这些注意点。”

孙见山捏紧宣纸,点点头,又问:“还有这一条,为何地蛋每种植两年,再停种一到两年?”

苏源缓声道:“地蛋不宜连作,否则会加重病害。”

孙见山和林璋一副洗耳恭听的姿态。

“不仅如此,还会影响到亩产和质量。”苏源手指比划了一个数,“若是非重茬地,它的亩产可高达这个数。”

“八千斤?!”

苏源颔首:“所以还请大人将此铭记于心。”

三千斤和八千斤,痴儿都知道选哪个。

孙见山努力平稳呼吸,声音却难掩激动:“那停种期间地里还可以种别的吗?”

“当然可以,禾谷类、豆类都是可以的。”

孙见山面色稍缓,将宣纸仔细叠起来,放入袖中,语气变得和善许多:“今日辛苦你跑一趟,若是地蛋进入万千百姓家,所有人都会记住你,感激你。”

苏源忙道不敢当,至于其他是说不出来。

他本就不是会说甜言蜜语的人,谄媚奉承的话更说不出口。

林璋一眼看破苏源的窘迫,轻咳一声:“好了,你赶紧回去吧,急匆匆叫你过来,是不是耽误你上课了?”

之前那堂课教谕正在讲昨晚的课业,而恰好那位教谕是个慢性子,最爱旁征博引,一道题能说一堂课,对他来说不算影响。

苏源看一眼钦差大人,孙见山捋须道:“那就回去吧,之后若再有什么问题,本官再差人去问。”

苏源心说他已经把所有可能会遇到的问题都写上去了,估计日后是相见无缘。

面上一派恭谨之色,拱手道:“那学生就回去了。”

正当他转身之际,林璋又叫住他:“这天越来越燥,你乘马车回去吧,至于方教授,他暂且不回去,我还有事要交代他。”

苏源双眸一亮,语速极快,像是生怕林璋反悔:“多谢大人!”

来时他就是坐马车,走回去的话肯定是汗流浃背,累得半死。

多谢知府大人体贴!

苏源麻溜退了出去,坐着马车悠哉悠哉回了府学。

“那张纸呢,给我瞧瞧。”

苏源前脚刚走,林璋就伸手索要道,半点也不客气。

孙见山觑了他一眼,从袖中掏出种植手册,啪在他手里:“你倒是和那苏源关系不错。”

林璋一边看,一边笑着道:“这小子瞧着温温和和,其实有八百个心眼子,他那亲爹的罪名,有一大半都是他挖出来的。”

孙见山挑了下眉。

灵璧县县令一事他也有所关注,主要是因为这人与永安伯有那么点关系。

永安伯可是守旧派蹦得最高的一个,若不是因为他是大皇子侧妃之父,大皇子为了救陛下险些废了一条腿,陛下早就夺爵罢官了。

陛下之所以流放梁守海,也是杀鸡儆猴,警告永安伯。

谁知永安伯是半点顾忌也无,依旧我行我素,此次流言就有他的手笔。

孙见山漫不经心地想着,跳吧,你跳得越高,死得越快。

陛下年事已高,脾气越发暴躁,可没多少耐心再同他们耗着了。

“也算是个有骨气的,连随母姓都能做得出来。”他突然话锋一转,“你既然说了,这苏源心眼多,就得防着他,以免……”

林璋摆手,打断他:“这小子我已经观察几年了,不比你了解?”

装得了一时,装不了一世。

他可不觉得自个儿看不透一个半大小子。

“况且,这地蛋不就是最好的证明么?”

苏源完全可以先藏着这些地蛋,等他有朝一日入朝为官,再在合适的时机献上地蛋,这样所有的功劳就都是他的了。

而不是在这个时候将地蛋的存在告诉他。

孙见山一时语结,只哼了声,将种植手册夺回来,甩袖离去:“不同你胡言乱语了,我去金堤一趟。”

提起金堤,林璋倏然敛了笑意,望着孙见山的背影消失在视野中,眯了眯眼,再度垂首,处理起公务。

再说苏源,他回了府学,就被二人堵在学舍:“方教授找你干什么,一上午都没个人影。”

苏源也不隐瞒,坦然相告。

唐胤顿时兴奋起来:“钦差大人长什么样,我活了十六年,还没见过活的钦差大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