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2 / 2)

胡商竖起两根手指,坐地起价:“二十文。”

他买那一兜子地蛋也就花了五文钱,回去后还可以再培育出几十上百个三十文,简直赚翻。

苏源爽快掏钱,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把地蛋花抱在怀里,也不嫌弃花盆脏兮兮的了,追问道:“这样的花,你家还有吗?”

几十个三十文这不就来了,胡商暗自窃喜,此时在他眼里,苏源已经成了冤大头:“自然是有的,只是可能需要点时间。”

苏源大手一挥:“我不急,只要你将它们全部卖给我就行。”

胡商乐得找不着北,几百文啊,够他家生活好些日子了:“客人您放心,只要花一开,我就把它们带来集市,只是不知我该如何联系上您?”

苏源沉吟片刻,默默计算地蛋花下轮开放的时间,给足胡商准备的时间:“十二月的这天,如何?”

胡商自无不应,就算到时候苏源反悔,也可以再卖给其他冤大头。

只是可能需要换个好听的名字。

双方商量好,苏源踩着轻快的步伐走向候在茶棚里的二位好友,嘴角的笑怎么也遮不住:“我买好了,咱么回去吧。”

唐胤伸长脖子:“这又是什么花?”

源哥儿怎么净买些奇奇怪怪的花,上次的什么红尖,这次又是没见过的。

苏源:“地蛋花。”

唐胤和方东都沉默了。

真、真是个好名字。

苏源将他们的异色看在眼里,却丝毫不在意,满脑子都是醋溜土豆丝、黄金土豆饼、肉末土豆泥......最最最重要的是,他可以吃薯条了!

没错,胡商口中的地蛋正是土豆。

苏源刚才看“地蛋花”第一眼就觉得眼熟,经过胡商一番解释,几乎是立刻反应过来,确定以及肯定——

地蛋=土豆!

对土豆花的最初记忆,还得从他四岁那年说起。

那时院长为了培养大家的动手能力,特意圈出一块地,让他们自己动手种土豆,成功种出土豆的崽可以获得一块巧克力。

在那个年代,糖果对于孩子们来说可是稀罕物,更别提甜腻腻的巧乐力了。

苏源为了吃到巧克力,每天起码要跑七八趟,又是浇水又是除草,简直把它当成大宝贝伺候。

终于,土豆发芽了,很快又开了花。

嫩生生的白色花瓣迎风而动,小苏源似乎已经看到巧克力在朝自己招手。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他的土豆花被一个忒坏的熊孩子连根拔起,扔进了垃圾桶。

土豆没了,巧克力自然也没了,这件事却一直记着,至今记忆犹新。

“源哥儿你别告诉我,这东西也能吃。”

苏源侧头,唐胤正一脸“吃红尖也就算了怎么连花也吃哦呦你口味真重”的表情。

苏源没说能吃,也没说不能,只道:“等地蛋成熟了再说。”

唐胤也没再盯着一盆花念叨,三人阔步疾走,在上课前一刻钟回到府学。

苏源将土豆和辣椒排排放,丢在窗台上晒太阳,拎起小挎包直奔课室。

辣椒土豆在苏源的学舍待了五天,于休沐日前天晚上,和苏源三人一道上了马车。

马车是唐家的,舒适且平稳,一路行驶了两个时辰,抵达杨河村已是亥时三刻。

马车停下的第一件事,就是检查辣椒土豆有没有折了茎叶。

所幸这一路上它俩都没受到磕碰,在苏源特意为它们搭建的木箱里完好无损。

唐胤用手指戳了戳红通通的辣椒,很是稀奇:“这小东西丁点儿大,能有什么吃头?”

苏源拍开他的手,意味深长一笑:“既然如此,明天唐兄可以多吃点。”

好友请吃饭,唐胤义不容辞,遂一口答应了。

即便马车内光线昏暗,方东也还是清楚地看见苏源眼里闪过一缕名为“得逞”的光亮。

欲言又止,最终还是保持了沉默。

谁让唐兄自打红尖被源弟买回来,就一直嘀嘀咕咕呢。

他选择性眼盲,什么都没看见。

苏源一手木箱一手包袱,轻巧地跳下马车,挥手道:“那就说好了啊,明日你们俩来我家吃午饭。”

二人异口同声地道:“好。”

车夫一甩鞭子,马车直奔唐府而去。

目送马车远行,苏源踩着台阶,在门前停下,屈指叩响木门。

“笃笃笃——”

连响三遍,后院的苏慧兰总算听见动静,披了衣裳过来开门。

怀揣着被吵醒的怒气,脚步踩得极重:“谁啊,大晚上的一个劲在那敲门,不知道扰民了吗?!”

哗啦一声拉开木门,就要开口怼人。

然而,怒气在看清门口之人的模样时,尽数转为欣喜:“源、源哥儿?”

苏源语气含笑:“想家了,就回来看看。”

苏慧兰赶忙接过木箱,把苏源拉进屋里,触及他微凉的手腕,心疼地说:“怎么不多穿点,都大半夜了,这几天又冷了不少,尤其是夜里……”

苏源跟在他娘身后进了后院,听她一路絮絮叨叨,半点不耐也无,不时回应两句。

苏慧兰把木箱放到桌上:“这里头啥东西,怪沉的。”

苏源顺势揭开木盖,解释说:“这是我在顺来集市淘到的宝贝,这是辣椒,类似茱萸,不过要更辣一点,至于这一盆,它的果实在泥里头,要等到月底才能成熟。”

“比茱萸还要辣?怪不得这么红。”比起辣椒,苏慧兰更关注旁边这盆,“它结的果子能吃不?”

“当然可以,蒸煎炸煮都行。”苏源将它俩从木箱里取出来,“而且这地蛋的产量极高,可亩产三千到五千斤。”

“三千到五千?!”苏慧兰惊呼,看小白花的眼神像是在看什么绝世大宝贝,“这可真是……真是……”

太过震惊,以至于一时半会想不出措辞。

好半晌才找回自己的声音:“要是咱们老百姓都能种上地蛋,岂不是都不用饿肚子了?”

苏源颔首,只是凡事得一步步来,至少等到土豆成熟,再在挑选恰当时机种下,丰收时得到实打实的亩产量,才不会让人觉得他在异想天开。

苏慧兰还想说,却听见苏源肚子发出咕噜一声响,一拍额头:“瞧我这脑子,源哥儿你等会,娘给你煮面吃。”

说着快步走进厨房。

下午急着赶回来,连晚饭都没来得及吃,苏源把包袱放回屋子里,又等了一刻钟,面条上桌了。

苏慧兰把油灯往前推了推:“吃完就赶紧回屋睡一觉,这一路肯定累坏了吧。”

累倒是不累,就是有点饿。

苏源嗦着面条,只朝她笑了笑。

待吃完面条,一抹嘴尾音上扬:“娘,我现在是秀才了。”

“是啊,源哥儿不仅是秀才,还是小三元。”提到这个,苏慧兰就无比骄傲,乐呵呵地说,“现在大家都不叫我掌柜的,改叫我秀才娘了。”

苏源弯了弯唇,科举提高的不仅仅是自身的地位,还有家人的。

苏慧兰受人尊敬,他远在府城也能放心几分。

“乡试要等到三年后,这期间我应该都在府学读书了。”苏源缓声道。

“读书要紧,源哥儿日后也别大老远跑回来,有那个功夫还不如歇一歇,一来一回多累。”

“这不是我考中秀才,想和娘分享这个好消息么。”

苏慧兰听着熨帖,连连点头:“当时我从旁人口中得知此事,高兴得一夜没睡,现在想起来也还是高兴。”

苏源笑笑:“时辰不早了,娘早点睡。”

“好嘞,热水给你烧在锅里了,你自己去打。”

苏源嗯了一声,洗漱过后倒头就睡。

翌日,苏源早早便起了。

中午唐胤和方东来家中做客,他打算亲自下厨,做几样新奇的。

去院子里摘了几颗辣椒,洗净后放到一旁备用,又在苏慧兰的协助下把食材准备好。

等一个时辰后唐胤、方东相携而来,刚踏进后院,就闻到一股令人口齿生津的香味。

类似茱萸,但又比茱萸更强烈,激得唐胤掩鼻打了个喷嚏:“婶子做了什么,竟这般呛鼻。”

一边说,一边钻进厨房。

下一秒:“源源源源哥儿?!”

苏源盖好锅盖,淡定如斯:“再等一刻钟,就能吃了。”

唐胤此时满脑子都是“小三元亲自给我做菜,爹娘我出息了”。

他颠颠凑上前,又不敢揭开锅盖一睹真容,只一味地追问:“这里头是什么?”

“水煮肉片,还有酸菜鱼。”说着又转身去拿配菜。

见苏源忙活,二人乖觉地退到一边。

一刻钟后,酸菜鱼出锅。

白瓷大碗里,雪白的鱼肉和金黄的酸菜交融,苏源在上面撒了几粒花椒,用热油一浇,发出滋啦声响。

“好了,开饭吧。”

专栏预收《穿成科举文男主对照组》,感兴趣的宝宝可以收藏一下,谢谢~

文案如下:

韩榆一朝穿越,成了科举文里的对照组。

男主堂哥聪敏好学,农家子逆袭权臣,名垂青史;原主愚钝懒惰却心高气傲,欲效仿男主为官之路,硬是把自己作死了。

韩榆穿来时刚好三岁,山脚下圆通大师掐指一算:此子日后必成祸害。

韩榆:(▼皿▼#)

韩榆不想英年早逝,连夜怒写出老长一页的人生计划书。

目标1:拒做对照组+祸害。

目标1001:和重生堂哥一起考科举。

堂哥一个时辰背完整本书,他就半个时辰倒背《三字经》。

堂哥县试考第一,他就私塾幼儿班考第一。

紧跟金大腿的步伐,一门双杰它不香吗?

后来,韩榆和堂兄先后科举入仕。

夺殿元,建奇功,兄弟齐心,改换门闾。

大越国力空前强盛,帝笑称二人为“双韩”。

曾断言韩榆一事无成的圆通大师傻了眼,连夜扛着小破庙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