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卫惜舞到中途,竟然随着剑舞吟诗:“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随着诗句,回身横抹,行云流水。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剑尖一振,久久低吟。
凌空飞跃,一剑指空。“一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手里的剑越舞越快,就像一条银龙绕着她上下翻飞,左右盘绕,猛然收剑,龙消云散,一切戛然而止。
上官卫惜演完了一套剑法,行了礼,退下了圆台。
上官卫潮、晏淮和卫浪都在下边等着,见他下来,都欢呼着拥住他。晏淮兴奋地说:“小惜,你刚才的舞剑太好看了!太好看了!”
上官卫潮也笑容满面:“剑使得不错。”这不但是一套剑舞,更是一套威力绝伦的剑法,弟弟真是习武天才。
卫浪也笑着夸他:“小惜刚才真棒,很有希望拿第一。”确切地说,上官卫惜刚才的表现是最棒的,只是他不清楚童子大比的评价标准是什么,不好夸口。
上面的包氏也说:“数来数去,还是小惜的剑舞最好。”不是她当娘的偏心,十个孩子里确实是小儿子的剑舞最出彩,就是不知道那些人会不会选小儿子。
焦氏笑着赞叹:“小惜的剑舞太好了,我都看呆了。”
晏青也说:“确实难得,小惜这孩子真是优秀。”
“哪里,还凑合。”上官翎风嘴上谦虚,心里却极骄傲。他七岁的小儿子两天学会“降龙伏虎”剑法,传到江湖上也能引起震动。
不出意料,上官卫惜获得了“金童”称号,排在他前面的五岁跳舞女孩获得了“玉女”称号。
听到结果,上官卫惜松了口气,看向娘亲的方向,果然见她笑着朝这里挥手,一副开怀不已的模样。
娘亲开心就好。上官卫惜也朝着娘亲开心地挥手。
“走吧。”上官卫惜对晏淮说:“去找娘亲他们。”
晏淮一愣,兴奋地说:“小惜,你还要游街呢。”“金童玉女”选出来了,当然要大张旗鼓地好好宣扬一番,这可是这场童子大比最后的狂欢。
“什么?”上官卫惜可不知道还有这件事,登时就傻了,游街,听起来就不像什么好事。
果然,很快一个非常漂亮的花台停在了上官卫惜面前,让他上去,花台前面还有描金的刻着“金童”两个大字的金匾。
这也太……上官卫惜不想上去,然而晏淮已经把他推了上去,兴奋地说:“小惜,快上去,快上去!”
(我不想上去。)上官卫惜心里抗拒,然而擡头见娘亲兴奋地朝他挥手,默默地来到花台上,坐好。算了,为了娘亲高兴,坐就坐吧。
被选中“玉女”的那个女孩却兴奋极了,坐在玉女花台上使劲往下挥手,脸上挂着灿烂的笑。
金童玉女坐好后,两个花台同时被擡起,前后还有人奏乐,吹吹打打,大张旗鼓地开始游街。阵仗很大,许多人跟着一起走不说,凡是经过的地方,都有人开门出来看。
万众瞩目。
上官卫惜又想捂脸了。
就在上官卫惜坐着金童花台游街的时候,京城的某个私宅里,锦袍男子恨恨地说:“姓包的坏我大事,若不让他痛彻心扉难解我心头之恨。他的女儿不是去江南了吗?在她回青州的路上,把她杀了。”
“是。”马上有人领命而去。
旁边一个谋士人说:“主子,浩然剑派被连根拔起,我们的钱袋子小了不少,怎么办?”
“简单,晏家只有晏淮一个独苗,在他回青州上学的时候,把他抓来,让晏家出钱赎。”锦袍男子恨恨地摔了茶杯。
都是姓包的坏他大事,此仇不报难解他心头大恨!
再说上官卫惜坐着金童花台游了一大圈,终于被擡到晏家。晏青夫妻,晏淮,爹娘,哥哥和卫浪都在门口笑容满面的等着,看着他载誉归来。
晏青打赏了擡花台的人,然后命人擡着金童匾进了门,哈哈大笑:“终于,这金童匾又进门了。”
焦氏却说:“这金童匾是小惜的,得让小惜带走。”不能一直放在他们家。
上官卫惜连忙说:“就放在这里吧,明年还要还,省得来回带。”他不敢想象如果他带着一块金童匾回去,祖父的脸色会是什么样。
包氏美滋滋地看着金童匾,说:“小惜,带回去让家里人都看看,再拿回来也不费事。”她的儿子在江南夺得了“金童”称号,她恨不得向所有人炫耀一遍。
“……是。”上官卫惜低着头应了。娘亲想带,那就带。
自从童子大比之后,上官卫惜安静了不少,几乎闭门不出。倒是包氏在上官翎风的陪同下,游遍了江南风光,甚是惬意。
上官翎风不想浪费小儿子的习剑天赋,提起过要继续教小儿子剑法,却被他坚定地拒绝了:“爹爹,我要专心读书。”把上官翎风气了个倒仰。
但是,如果包氏想看小儿子表演剑舞,他就马上拿上剑给娘亲表演一遍,哄她开心。
妥妥的双标。上官翎风磨了磨后槽牙。
半个月后就到了七月底,求知学院快开学了,晏淮开始收拾东西,准备回青州继续求学。上官翎风一家也是一样,设宴答谢过晏青夫妻之后,从码头登船,返回青州。
江南的剧情终于结束了,擦汗~~
今天可能只有一更,晚上如果有时间会码字,小可爱们不用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