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第一百零八天
求知学院这一场背书很快传了出去,提到的人都津津乐道,听到的人悠然神往。到了下午,更多的家长和学生来帮忙,时不时也会响起阵阵背书声。
晏青和焦氏为了儿子,下了大力气,缺啥出啥,再加上越来越多的人来帮忙,竟然只用了四天,就将偌大的求知学院修整得差不多了。
求知学院修整好的当天下午,上官祖父站在大门口,亲自向前来帮忙的亲朋、邻居、学生们、家长们、先生们致谢,并且当众表示:下半年的学费减半,所有先生的薪俸加一成。他还郑重宣布:“今年秋季,求知学院正常开学。”
此话刚落,所有人都欢呼起来。
正当所有人都欢呼的时候,忽然有敲锣的声音传来。
鸣锣,意味着开道。
所有人往后一看,两行皂吏分列两旁,有敲锣的,有打旗的,有打牌的,正中间是一顶青呢四人擡大轿,正是青州知府到了。
所有人连忙往两边让,露出一条宽阔的大道。
青州知府下了轿,右手举着一张明黄的纸,大声说:“圣旨到!求知学院接旨!”
所有人都吃了一惊,不知道该怎么办,倒是上官祖父提起衣袍,往前走了几步,跪下,口称:“求知学院上官泰接旨。”是的,上官祖父的名字就叫做上官泰。上官大伯,上官翎风等紧随其后跪下。
所有人这才明白过来,忽啦啦跪了一地。
青州知府端正地站着,打开明黄御令,肃然道:“朕悉求知学院遭受雨灾,颇为痛惜。求知学院教书育人,惠及一方,乃天下学院之表率。为表朕之爱学,特拔五千两以助求知学院修建。望天下书院以求知学院为榜样,若有出众者,亦可由朝廷资助修建。”
青州知府念完了圣旨,换了笑脸,把明黄御令交到上官祖父手里,笑着说:“上官老先生,请接旨吧。”
“上官泰接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上官祖父露出激动的神色,大声喊。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所有人跟着一起喊,地震山摇。
青州知府把上官祖父扶起来,笑着说:“听说求知学院这几天一直在修建,本官身份不便,没有来帮忙,上官老先生勿怪啊。”
“哪里,大人日理万机,不敢打扰。”上官祖父说。
青州知府命手下把五千两擡来,说:“这是朝廷拔下来的五千两,请上官老先生派人清点。”
上官祖父连忙说:“大人言重了。”他回头,让两个儿子把银子接过去,根本没提清点的事。
青州知府见了,很高兴。因为有安福郡主在,借他十个胆子也不敢贪给上官家的钱。他不贪是一回事,上官家信任他是另外一回事。
“上官老先生您忙,本官就不打扰了。”青州知府谦虚地对着上官祖父拱手,又对上官大伯和上官翎风拱手,转身上了大轿,直接回去了。
青州知府高调地来,悄悄地去,挥一挥衣袖,只留下五千两银子。
青州知府走后,所有人都激动起来:“听到了吗?五千两银子!是五千两银子!”
“皇上都知道求知学院受雨灾了,专门拔了五千两让求知学院修建,这是多大的脸面!”
“这么大的学院,这次修建可花费了不少,五千两应该差不多了。”
“还好有这五千两,刚才院长说下半年学生的学费减半,还要给先生们涨一成薪俸,还要修整学院,总算不至于亏得太多。”
“你们听到最后一句没有?其他学院也能让朝廷资助修建。”
“那又怎么样,能跟咱们求知学院比吗?”
“那肯定不能啊。”
求知学院的这次修建,以五千两的朝廷拔款做为结束,名望也达到了顶峰。许多人一辈子或许只会遇到一次接圣旨,兴致勃勃地谈论了许久。不用说,等到明年再招收学生,肯定会比今年更多。
学院的修建结束了,上官家更要开始忙碌了,开学的诸多事宜非常繁杂,上官祖父和上官大伯包括上官卫波都忙得脚不沾地。
上官卫潮被严令在家里苦读,马上要到秋闱了,绝对不能松懈。所以,招待晏青和焦氏夫妻的任务,只能落到上官翎风和包氏身上了。
晏青和焦氏这次出力非常大,如果没有他们,学院肯定不能正常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