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捉虫)
这处院子是本是阿芸给姜冲置办的,但她也不可能让姜冲自己一个人住在这里,空落落的又没人照顾。再加上此处离铺子近,她若是来这里住,睡得也能比日日在铺子打个地铺凑合要好不少。所以她买下这座宅院时便也打定了主意自己日后会过来跟姜冲一起住。
可如此一来,那便不能瞒着魏家人了,也瞒不住。且魏家人都对她都不错。即便是赵氏和李氏做的那些事虽有些叫她不快,但真要说起来也不是不可原谅的。周氏和魏老爹更是从她住进魏家起便对她真心相待的,她也是发自内心地想要孝敬二老。尤其如今她已与魏琛互通心意,那今后她与魏家之间的联系便是再也斩不断的了,所以她没办法不顾及周氏他们。
所以思来想去,最合宜的做法便是能像她起初想的那样,将魏家人也一并接来。这样她便既能顺理成章地照顾阿爹,也不会忽略了周氏他们老两口,无暇孝敬他们。更不会叫外人觉得她厚此薄彼,出嫁了还一心只想着娘家人,到时在给她扣上一个“不事公婆”的帽子,传出去惹人诟病。她虽不怎么在意旁人怎么看她,但毕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她如今还要开铺子,若是传出这种名声去,对铺子的影响必然不好。
所以一合计,她便先私下将这事儿同周氏说了,打算先探探口风。
彼时她虽然觉得凭自己对魏家人的了解,即便她就这么将这件事直接说出来魏家人大概也不会有什么太激烈的反应。但转念一想,眼下毕竟是古代,出嫁女要和娘家人住在一起,她自己都没怎么听说过这样的事,因此这种事想来恐怕极有可能是要被人嚼舌根子的。
于是,阿芸便只先将这件事告诉了周氏。
她知道周氏看东西的眼光要比旁人略微长远些,没有那么狭隘,所以兴许对这件事的接受度也会比旁人要更高些。
果然,周氏知道后先是愣了一会儿,正当阿芸有些忐忑时,她却突然笑出了满脸细褶,欣喜不已地道:“丫头,你可真有本事啊!厉害,真厉害!如今竟然都能在镇上买得起宅子了,当真是出息!”
阿芸悬着的心顿时放下了大半。
她不好意思地笑笑,才要说话,却突然又见周氏皱起眉来。
阿芸心口一紧。
没想到接下来却听她有些忧虑地道:“可是……若咱家搬到镇上去了,那咱这老宅子和咱家里的地可咋办?”
地对于庄户人家来说就是命根子,即便能住到镇上去是好事儿,可他们却不能把地撂了啊。
幸好阿芸对此早有预料,她拿出提前准备好的说辞:“娘,咱们是要搬去镇上住,可又不是不回来了。反正左右到时候你闲着没事儿,若是想回来了便可以隔几日就回来看看。等地里农忙的时候,咱还可以提前收拾东西回来住着,反正家里这老房子就一直在这儿,也不会长腿跑了,什么事儿都不耽误,多好。你说是不是?”
若不用担心家里吃不上饭,那整日里待在田里一茬接一茬地种完麦子种玉米什么的这么忙个不停,便实在是没必要。
“可……若是到镇上去,那你大哥三哥他们咋办?总不能靠你养活?那多不像话。”
“娘,你放心,大哥三哥他们都是有本事又能吃苦的人,不愁找不着活计。我都想好了,若是他们愿意,那到时候便让他们去我铺子里干,正好我打算把铺面弄的再大些,到时候要的人也多。我给他们开工钱,保管不让他们吃亏。若是他们不愿意,那在镇子上找份营生也能挣不少的。”
“好,好”,周氏拍着阿芸的手,欣慰道:“丫头,还是你有办法。不过若是你哥哥嫂子他们有什么旁的坏心,你就跟娘说,娘保管不给他们留情面!”
“行”,阿芸干脆地应下,有周氏这句话她便更不用担心了。对于周氏在这一点上,她一贯是极为放心的。
不过,她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嘱咐一句。
“娘,我相看的那处宅子是一处两进的院子,地方宽敞,房间也足够。只是到时若我不在时,还麻烦您照应着我阿爹些。他一贯性子闷,不爱说话,我也怕……”
阿芸欲言又止,但周氏看她神情,瞬间便明白过来她担心的是什么。
周氏轻叹一口气,再擡眼时,她脸上的神色极为认真:“老四媳妇,这些你都不必挂心。咱家老大、老三都是实心眼子,从来不想着去钻营那些歪门道。至于你大嫂嫂,她有我管着。再者说,娘觉得这些日子她怎么样你也都看在眼里,如今她是当真感激着你的,自然也不会起那些坏心。而你三嫂嫂,她之前虽做错了事,但你也清楚,说到底那也是情势所迫。不过你若是还不放心她,那往后娘便替你好好看着,时不时就提点她一下子,再也不会教她有做下那等错事的机会!”
“总之你放心,咱老魏家的人虽然都没读过书,不懂那些大道理,但都是没什么坏心的。既然你嫁到咱家来,那你爹就是咱自家人,断不会叫你爹受啥委屈,咱有几口吃的,你爹便有几口!”这句话周氏说得铿锵有力,竟就那么叫阿芸全然放下心来。
“好!娘说的话我都信!”小姑娘毫不迟疑地脆生生道,唇角露出两个乖巧的梨涡,眉眼弯弯,娇俏而甜美,看得周氏心里越发欢喜。
魏家本也就是只是能温饱的人家,家里人口虽然不少,但东西却算不上多。再加上有些东西她都提前和魏延、赵氏一起趁着铺子里不忙的时候在镇上置办好了。周氏还挂念着农忙的时候还得回家来,便将那些打算留下的东西找了两个大木箱子装了起来,干脆留在了这里。
这么一添一收,剩下真正要带走的东西其实并不算多,靠几个大人一起出力,不过来回走了三四趟便所有东西都收拾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