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2 / 2)

魏琛食量并不算很大,除了那道虾松她做的不多之外,其余的白片鸡和清炒口蘑都足够给魏延和赵氏留出一部分。只是他们还在前头忙生意,一时半会还赶不及吃饭,她便将那些菜盛出后放进了蒸炊饼的笼屉里,也好尽量不让饭菜凉掉。

做完这些,她嘱咐了赵氏一句不必等她、叫他们一会子有时间了先吃,便匆匆往学塾赶去。

最近这几日,因阿芸日日晌午前来为魏琛送饭,故而学塾里几乎人人都知道了魏琛成婚的事,且都调侃他真是好福气。

小娘子不光人生得娇俏可爱,性子还好,更难得十分贤惠、做得一手好菜,又懂得体贴夫君。

这样的福气可是普通人八辈子都求不来的。

听到这些流言,魏琛也只是微微一笑。

从不说什么。

心底却想,阿芸自然是最好的姑娘,可也只能是他一人的福泽,此生旁人都休想沾染半分。

不过今日阿芸迟迟不来,魏琛虽仍气定神闲地坐在廊下看书,但旁的学子们却都一个个猜测起来。

“魏琛,你家小娘子怎的今日不来了?莫不是你昨日惹恼了人家,人家今日不待见你了吧!”

“是啊,你还有功夫坐在这里看书,这都晚了一刻多了,万一你家小娘子今日真不来了怎么办?”

“就是就是……”

魏琛眼帘微微撩起,目光从书页上移到眼前围着的那几个拿他开涮、满脸戏谑的同窗身上,淡声道:“你们太吵了。”

几人笑容一僵。

怪这几日他们从旁调侃时,魏琛从不反驳、也不理会,这才叫他们都忘了,魏琛可不是什么爱同旁人开玩笑的性子。

其中一人讪讪道:“我们这也是担心你嘛。她若不来,你今日吃什么?不会要再去吃蔡阿婆做的饭菜吧?你这几日的胃口怕是都让你娘子养刁了,如今再去吃那些,还能吃得下?不若你今日跟我们一起,添点钱去找沈师傅做几道小菜吃吃?”

学塾里普通学子的饭菜都是一位年逾六十的老妪做的,人都称她蔡阿婆。蔡阿婆年纪大了便有些老眼昏花,时常盐糖不分、麻油香油弄混,择菜时也时不时一个“心慈手软”就放了那些圆滚滚的菜虫一马,叫它们能多茍活一会儿。

学塾里但凡家里宽裕些的学子,都会想尽办法求家里多给些零花,而这些零花最后泰半都进了专门替先生们做菜的那位沈师傅的荷包。

未等魏琛开口,一个身穿宝蓝色团花湖绸直裰,腰束皮质蹀躞、上头垂着一块翡翠玉佩,桃花眼里潋滟生光、长相俊俏的学子推开那群人走到他身边,慢悠悠地开口:“你们这些人啊,就是咸吃萝卜淡操心,人家小夫妻的事儿与你们何干?赶紧都哪凉快哪待着去。”

说着,他挥了挥手,那群人才哂笑着一哄而散。

而后,他挑了挑眉眼,有些好奇地问:“哎,我说老魏,你家小娘子不会真不来了吧?我还等着看她今日给你做的是什么新鲜菜色,想着沾沾你的光呢。”

“宋既明,我前日便不该一时心软,给你尝阿芸做的菜。”

魏琛放下手中的书本,看向他的目光中一脸无奈。

宋如晦闻言混不在意地笑笑:“别介啊,弟妹那等好手艺,你自然得拿出来炫耀炫耀才是,不然岂不是埋没了她?”

他年长魏琛三岁,已及冠取字,名如晦,字既明,乃是“晦而弥明,隐而愈显”之意。魏琛一贯都是连姓带字地唤他一声“宋既明”,他也从不在意。

整个学塾里,能与魏琛称得上要好的,大致就只他一个人了。

至于论起原因,大概是他脸皮比旁人格外厚一些的缘故。

他是清泉镇上宋员外的次子,宋员外与前几日那位靠捐官才得了个员外名头的齐员外可不同。他是真正出仕过、后又因病致仕回乡休养的官员,从前在朝中任按察使佥事,也是小有政绩,如今回到仪封也甚是受人敬重。

只是不知怎的,他那样一个谨言慎行、严肃古直的人,偏就养出宋既明这么一个放浪不羁的儿子出来。

魏琛正要驳他,突然瞧见学塾门口出现了一道熟悉的倩影。

阿芸挎着食盒,一眼便看见了魏琛,遥遥冲他招了招手,见此刻廊下只有他们二人在,便笑着朝廊下走了过来。

这一章想不到提要该放什么了,就把菜名写上去了(狗头)

注:①白片鸡就是白切鸡,文中叫法同袁枚的《随园食单》。

②“晦而弥明,隐而愈显”引自曹洞宗宏智正觉禅师《默照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