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捉虫)(2 / 2)

眼看着时辰要到了,姜冲却始终闭门不出,无论谁去叫门都不予理会。

临走前姜芸在姜冲房门外站了许久,最终却调转脚步,沉默地转身离开。

他们都是不善言辞之人,但彼此心里想什么却一清二楚,言语反倒会显得多余。

魏延远不像看上去那么憨傻,方才在姜家,他一眼便看出那姜老太太虽然面上亲热,但实际对自己这弟妹却并不怎么好。想到传言中这姜老太太做下的那些事,便只弟妹父女在姜家受了不少苦。

但无妨,虽然这门亲事本是为了给三弟冲喜,可弟妹嫁到魏家就是魏家人了,自然有魏家人对她好。

于是去魏家的一路上,魏延都极尽温和地主动跟姜芸说话,生怕吓着她,给她留下个坏印象。

姜芸不明真相,没能领会魏延的好意,还以为这人是个话痨,不由心下腹诽——

虽然像三叔那样整日不说话不好,但这位大哥,话也太多了些吧?

走了许久,直到姜芸觉得自己快要把胃里的东西都颠出来了的时候,才听魏延冲远处高喊一声:“娘,我把弟妹接来了!”

姜芸刚从轿子里下来,不等二人进院子,就见里头乌泱泱地出来一伙人,把她吓了一跳。

打头的是个看上去比姜老太太年轻些许的上了年纪的妇人,大概有五十多岁,虽然已有皱纹,但肤色白皙、白发很少,脸盘儿大且圆润,不显得干瘦苍老,显然是魏家老太太、亦即姜芸的婆母周氏。

周氏身侧一左一右站着两个年轻的妇人,一个长相憨厚老实,另一个却与刘氏一般眉眼秀气。

许是因为刘氏“珠玉在前”,故而姜芸对这般长相温柔秀气的女子都下意识地心生防备。

不过眼前这个女子眉宇间倒比刘氏多了抹挥之不去的哀愁。

二人身后还藏着两个小豆丁,一个看起来七八岁,另一个则和她的五妹妹姜蓉个子差不多大。两个孩子生得都不错,玉雪可爱。

只是,这一圈看下来,那人……似乎不在?

还是说他在里头没出来?

姜芸眸光微闪,却不发一言。

“这就是芸丫头吧?果然比我上次远远看着长得还俊,走,咱进屋说话,娘给你倒杯茶先喝着。”打量了姜芸一眼,周氏便主动上前拉过她的手往院子里走去。

对于这样的热情,姜芸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

一进魏家,姜芸就觉出了魏家和姜家的不同。

姜老太太虽然泼辣,但做事儿却并不麻利,就连院子里都显得脏乱。

可魏家却收拾得干干净净、东西归置得十分整齐,空气里甚至还隐隐飘散着不知名的花香。虽是乡下的农家院子,也不会让人觉得脏乱。

魏家的院子比姜家还要大,虽然不如后世姜芸参观过的那些作为文物被保护起来的四合院排场,但也是正儿八经地四合小院。

北边是周氏和魏老太爷子住着的主屋连同堂屋,平日里魏家人就坐在堂屋一起吃饭;东侧两间屋分别给早已成家的魏延、魏宗两房住着;西侧是魏琛的卧室和书房,厨房靠南边贴在大门旁。

院子东边靠墙角的地方周氏也种了些应季的菜,厨房外头还有一处石磨。

院西有一株高大的、上了年岁的银杏树,夏日满树金黄,洒下一片清凉的阴影,是个遮阳的好去处。

即便乡下成婚没个讲究的仪式,但魏家还是稍微做了些布置。正堂贴上了巨幅的大红喜字,案上摆着两根喜烛。

一进去,周氏才拉着姜芸的手歉疚道:“如今咱们都是一家人了,娘也不瞒你——今日你夫君没能亲自赶回来。”

见姜芸闻言依旧神色如常,周氏不由心下赞了一声沉得住气、是个好的。

然后她才继续解释道:“你三哥前几日上山砍柴,一不小心摔到山下去了,娘找了不少大夫都说快不行了,后来听一位仙长说不如家里办个喜事、冲冲喜,这才找到了你祖母。”

周氏正说着,方才那位面带愁苦的妇人就红了眼眶。

姜芸心下了然,这位恐怕周氏口中魏家三哥的妻子了。

“老四是个读书人,一心扑在学业上只想考功名,所以……委屈你了。”周氏这番话说的真心实意,姜芸也听了个明白。

“那……您之所以挑中我是?”姜芸试探着问。

被问及缘由,周氏的神情中突然透出些许尴尬,“因为你八字与老四的八字相合,却又命硬,仙长说若是想要冲喜,找命硬之人最好不过。”

姜芸听完十分难以置信。

这是哪门子的狗屁仙长?净出馊主意!也不怕找个命硬的直接给克死了。

不过她万万没想到,原来自己就职的这个职位招的不是贤妻良母,而是福禄寿三兄弟。

看不出来,魏家人对她期望还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