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1 / 2)

坦白

病房内一时间寂静无声,刘璃转眸看向眼前将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的刘旦,眉梢微微皱起。

眼前的少年眉目俊秀,但过于瘦弱的身姿让他看上去显得格外孱弱,面色也是病泱泱的,看着叫人怪心疼的。

刘彻揉着眉心道:“这件事情和你没关系,是他自己愚笨。”

这话让刘胥听在耳朵里,他有些不高兴的撇了撇唇,嘀咕道:“母后,儿臣只是一时大意才被那黑熊伤到。”

刘彻转头看向他,眯了眯眼道:“怎么,你是不是还觉得自己很勇猛?那些百姓会感激你?”

刘胥心里确实是这样想的,但是面对此时的“母后”他不敢开口了,因为他总觉得如果自己再说下去,“母后”就要跳起来揍自己一样。

刘胥是在几天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右腿再也好不了,就算伤口愈合以后他也会是个走路一瘸一拐的瘸子。知道这个消息的他整个人阴沉得可怕,伺候他吃药的宫人,被他泼了一脸的药汁。

因为还躺在病床上,他也只能躺着无能狂怒,宫人们不敢再靠近他,

刘璃来看他的时候,就看见满屋子的狼藉。

“刘胥。”她站在床边盯着床上将自己蒙在被子里逃避现实的刘胥,声音不由得沉了沉:“你打算一辈子烂在被子里吗?”

刘璃转头示意宫人再端一碗药来,她伸手将刘胥的被子扯开,看着蜷缩成一团的他。她在床边坐下,擡手轻轻的帮他理了理粘在脸侧的头发:“你应该庆幸至少你还活着。”

他别扭的躲开刘璃的手,将头埋得更深。

这时候宫人将新的药给送了过来,刘璃接过药碗,示意众人都出去。她看着自己手里黑乎乎的药,低声道:“你现在不喝药,只怕这腿更加好不了,你是想一辈子躺在床上?”

刘胥心中憋屈,猛地转过头瞪大双眼看着刘璃,那模样好不可怜。

刘璃瞧他着模样只觉得好笑,她问:“后悔吗?”

他哑着声音问:“阿姐,我以后真的会变成瘸子吗?”

刘璃扫了一眼他的腿,回想起医官说的话:“太子殿下的右腿被外力所击,腿骨断裂。虽性命无虞,但日后可能不宜再走动。”

其实说白了,刘胥的腿是被熊掌给拍骨折了,根据医官的描述应该还是粉碎性骨折。这个要是放在现代,积极的配合医生的治疗以及正确的康复训练,一般不会有什么后遗症。

可关键是,这是在古代。

刘璃敲了敲刘胥已经用木板固定住的右腿,低声道:“你好好听阿姐的话,乖乖吃药。以后阿姐教你做康复训练,就不会变瘸。”

刘胥听着眼前一亮:“真的吗?”他是完全信任刘璃的,像是想到什么,他有些激动的说道:“我知道了,阿姐可以请天上的神仙帮我恢复正常是不是?”

刘璃:“……”是个屁,要是真有神仙就好了。

可看着刘胥如此期盼的模样,她只好道:“你先乖乖吃药,配合太医的治疗。”

“恩恩。”刘胥用力点头,眼巴巴的看着刘璃手中的药:“阿姐你喂我吧。”

正所谓伤筋动骨一百天,刘胥这腿没有三四个月估计是好不了。偏偏现在系统还不能用,刘璃只能兑换止疼药和消炎药出来给刘胥吃。

至于那些跟着刘胥一起逃学的十几个武将后代,因为有刘璃的求情,只是被小惩大诫了一番。只不过太子殿下日后可能要变瘸腿的事情也隐瞒不住了。

这件事自然引起了不小的议论,倘若太子日后真的有了残缺,那他还配当储君,成为日后的天子吗?

最先向天子提出这个问题的是宗室,毕竟如果以后太子真的瘸了,这是直接影响到皇家脸面,有损国体的。

阿娇只能先将这件事给压下,回头将问题抛给了刘彻。

刘彻头疼的也是这件事情,在他看来不管以后刘胥会不会真变成瘸腿,他都已经不再符合他心中的储君人选。可如果废了刘胥的太子之位,那么储君之位该给谁?

嫡长子不行,那么自然就轮到次子了。

刘彻心中是满意刘旦的,他能言善辩且有谋略,颇有他年少时的风范。奈何这些年刘旦的身体越来越差,天气稍微恶劣一点他就只能躺在病榻之上以药续命。

有时候刘彻甚至怀疑刘旦可能都没有自己的寿命长,他有点后悔没有多生几个儿子,现在想生都不行了。

而这时齐王刘闳上书天子,听闻太子受伤,想回长安探望,以表兄弟之情。

阿娇览信之后,和刘璃说了这件事。刘璃笑道:“这么多年,他竟然还没死心呀,让他来吧。”

遂,齐王刘闳于十一月中旬的时候,带着他四岁的儿子来到了长安。

刘闳牵着儿子刘淮的小手走踏上宣室殿的台阶,小刘淮仰头看着自己的父亲,稚言稚语道:“父王,淮儿累了。”

刘闳笑着鼓励道:“淮儿不可如此娇气,你是男孩子。”

刘淮撇了撇唇,乖巧的点头:“诺。”

“等会见到祖父时,还记得要说什么吗?”刘闳开口问。

刘淮点点头:“孩儿都记在心里呢。”

父子两人站在宣室殿门口,等待帝王传召。刘闳仰头看着这座巍峨的大殿,目光也逐渐变得幽深了起来。自从六年前他去封地就国后,就一直等着这一天,没想到还真的让他给等到了。

虽然他不知道刘胥到底是怎么受伤的,但他可以肯定这其中少不了有刘旦的手段。如今刘胥的腿废了,便也是自己的机会来了。

苏文走出来看了看刘闳又看了看站在刘闳身旁的小皇孙,笑着说道:“齐王殿下,陛下传召。”

刘闳微微颔首,而后牵着儿子迈入大殿。看见“皇后”也在大殿内,刘闳微微一愣,而后擡手作揖行礼:“儿臣拜见父皇、母后。”

他身边的小刘淮也擡手作揖:“孙儿拜、拜见祖父,祖母。”

这里刘彻第一次见到自己孙子辈,也是第一次见到小刘淮。当年小刘淮出生的时候,刘闳曾上书天子,请天子赐名。

刘彻便赐了一个淮字。

没想到这次刘闳竟然将儿子一起带来了长安。

刘闳低声道:“淮儿自出生便没有来过长安,也没见过父皇,所以儿臣趁这次朝见的机会,带淮儿来给父皇见见,以表孝心。”

虽然刘彻对刘闳没什么父子感情,但对目前仅有的孙子还是挺喜欢的,这大概就是所谓的隔代亲吧。他向刘淮招手:“淮儿,来祖……祖母这儿。”

小刘淮转头看了看自己的父王,然后迈开小腿爬上台阶来到了刘彻身边。刘彻摸摸他的小脑袋,心中甚是喜欢,便问道:“淮儿念书了吗?”

刘淮点点头,开口回答:“父王带孙儿读完了《尚书》。”

《尚书》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亦是历代儒家研习的基本。

“哦?”刘彻听罢,满意的点了点头:“不错不错,淮儿可有明白书中内容为何意?”

刘淮摇头晃脑道:“父王教导孙儿要君圣臣贤,还要克己慎行……”他用稚嫩的话语,将《尚书》中的大道理说了出来,似乎害怕自己说错了一样,中间都没停顿过。

一番长篇大论说下来,刘淮眼巴巴的看着刘彻。

一开始刘彻还蛮高兴的,但听刘淮说完之后,刘彻的神情倒是渐渐的冷淡了下来。等刘淮说完,他只微微颔首:“淮儿的悟性不错,倒是个聪慧的孩子。”

刘闳心中一紧,悄悄的擡眼打量着眼前的“父皇”,却见他面带淡淡的笑容,看不出其他的情绪来。

刘闳压下心中的情绪,连忙道:“儿臣也只是将自己悟出的想法说给淮儿听罢了。”

“你倒是有心了。”刘彻擡眸看向他眼眸幽深,许久他摆了摆手道:“罢了,你从齐国来应该也累了,先去驿馆休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