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王要造反?8(2 / 2)

听到此处,玄苍轻笑一声,侧头吩咐道:“去请公主来。”

玄离侧头含笑看向兄长,向其轻轻颔首示意。

早在天幕出现之前,他们就已经知道这是什么情况。只不过碍于荣朝上下对神鬼之事持敬畏态度,也就无意去点破。

总归如果有什么事他们不愿让天幕放出来,天幕就绝对放不出来。

既然如此,若是以此为契机能使荣朝发展得更为繁荣,他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是。”立刻就有小太监应下他的话,快步向后宫去请公主。

底下的朝臣们原本还想指责天幕上说的,女主当政这种在他们看来牝鸡司晨的行为,但在看见陛下的反应后,却立刻鸦雀无声。

现在陛下膝下只有一位公主,可谓是千娇百宠也不为过,他们还是不要在这个时候去触陛下霉头了。

天幕中的人似乎是在和其他人说话,只见他做侧耳倾听状,随后才了然地点头赞同。

【对,这位皇帝就是荣朝的第四任皇帝——荣明帝萧敦仁】

照临四方曰明,谮诉不行曰明,果虑果远曰明[1]。这可是个好谥号,但好像和陛下如今的形式作风不太符合啊?

熟悉典制的朝臣们心中不约而同的升起疑惑。

不单单是他们,就连只能在新帝身边打转的三个魂儿也生出了同样的疑惑。

他们只看出来摄政王独断专行,可没看出来新帝有和这个谥号有相同之处。

【荣明帝萧敦仁登基之后,便封同母胞弟宸王萧广仁为摄政王,执掌朝廷内外一切大事,而他本人则避于深宫常年不出】

【在此基础上,后世猜测他只是个傀儡皇帝,权力被宸王架空,不是他主动退让,而是迫于宸王权势不得不退让】

【这种说法在很多年内都颇为流行,以至于宸王死后葬入明帝陵的原因也众说纷纭,至今没有统一的说法】

【有说是宸王自认为真正的皇帝,明帝陵合该为他所有;也有说他是怕死后被大荣朝前三位皇帝算账,故而希望借葬于明帝陵之事托庇于荣明帝】

【然而这些说法,却在我们近日考察明帝陵后不攻自破】

说着,讲解的这人手上戴好手套,小心翼翼的拿起一本经过修复的书卷,向天幕下的人解释道。

【这是我们从明帝陵中找到的,相当于古人的日记本,其中记载了宸王葬于明帝陵的始末】

【根据各位考古学家推测,这本日记本的内容有很大的可信程度,主人极有可能是荣朝的第一位女帝——荣孝帝萧玥】

什么!萧玥公主在陛下驾崩后登基成了女帝?

五宗安之曰孝,慈惠爱亲曰孝,协时肇享曰孝,秉德不回曰孝[2]。

听到这个消息,底下的朝臣们顿时眼前一黑,与其让公主登基,还不如让摄政王登基呢。

摄政王也是先帝血脉,若是陛下无子驾崩,兄终弟及便是摄政王登基的最好理由,怎会是公主登基?

莫不是陛下的死因有隐情,摄政王在舆论之下不得不退让以证清白,又不愿放弃权势,这才扶公主登基?

越想越觉得有这个可能性,王友彬再也坐不住了,当即出列启奏。

“陛下!还望陛下保重龙体,将来公主虽有摄政王辅佐,可因公主年岁尚小,难保有不察之处。”

天幕可不管朝臣们想到哪里去了,上面的人只自顾自的往下介绍。

【从日记本中我们可以看出,宸王在荣明帝死后扶持荣孝帝坐稳皇位,三年后便殉于明帝陵】

【宸王不贪权不恋权,真正做到了兄友弟恭,可谓是古代的皇帝们极其理想的托孤对象】

【将朝政交给他,不仅不用担心会被篡位,还会收获一个四海升平的盛世,完美解决了皇帝年少登基无法亲政的问题】

听到这里,王友彬的脸色顿时不好看起来,讪讪地退回原位一言不发。

这就尴尬了,他刚刚才暗戳戳的给摄政王上眼药,说摄政王以后可能会背叛陛下。

结果转头后世人就告诉他们,摄政王终其一生未做过叛乱之举,最后甚至以身相殉陛下。

若是陛下以为他是不忿摄政王受宠,故意挑拨离间可该如何是好?

玄苍淡淡看他一眼,语气清冷,“王相不必忧虑,朕自是信任宸王。”

“兄长信任乃弟之荣幸,弟定不负兄长所托。”玄离慢悠悠补上一句,看着朝臣们各异的神色不免觉得好笑。

先帝魂儿仗着别人听不见他的声音,顿时哈哈大笑起来,他虽然也不高兴皇位最终到了他孙女手里。

但好歹萧玥是他实打实的血脉,就算当了皇帝也不会不祭祀他这个祖父。

甚至说为了证明自己继位的合理性,作为女帝的萧玥只会比男性继承人更注重祭祀这方面。

只是这女性掌权的比例会不会太高了点?

光是女帝就有五位,还有两位掌权太后和三位实权公主,留给男皇帝的还能有多少年。

他不至于自大到认为大荣百世不衰,前面几个朝代顶了天也就三四百年,大荣就算再长又能长多久。

不知不觉间,先帝魂儿已经接受了自家会出女帝一事,转而开始担忧起男性继承人的质量和数量问题。

[1]照临四方曰明,谮诉不行曰明,果虑果远曰明——《逸周书·谥法解》

[2]五宗安之曰孝,慈惠爱亲曰孝,协时肇享曰孝,秉德不回曰孝——《逸周书·谥法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