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的靠山11(2 / 2)

闻言玄离心中陡然划过一个念头,蹲下身直视着小草的眼睛,认真道:“你愿不愿意姓梁,梁家的梁?”

他们谋划着要推翻大维朝另立新朝,可他和兄长在此方小世界中不会留下孩子,一旦他们离去新朝便是后继无人。

而琦阳公主虽然是梁家的外甥女,但她流着大维朝的血脉,她的孩子不适合登上新朝皇位。

倒不如他们收养个小孩子,从小亲自培养,以后将新朝交给这个孩子,也算是完成了新朝的传承。

小草年纪不大,亲人又都不在世了,就算他们收养也不会有后顾之忧。

“我愿意。”小草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个能一直留在两位公子身边的好机会,立刻连连点头,生怕答应得慢了两位公子会收回这个想法。

玄离略想了想,含笑道。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1]。辟芷意为幽香的芷草,与你父亲给你起的名字也有关系,你今后名为梁芷怎么样?”

小草还没有学到《离骚》,但她坚定的认为二公子给她取的名字肯定是好的,不由得喜笑颜开。

“太好了,我有新名字了!”

“兄长觉得呢?”玄离仰头看向兄长。

玄苍含笑颔首,顺手将胞弟拉起来,“离儿决定便好。”

朝会上,虽然整个朝廷几乎都已经被梁家子接管,但还是照常上朝的皇帝接到了祁州送来的奏折。

还没等他庆幸,就发现其他各州同样出现了叛乱,甚至比起祁州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就算明知道自己这个皇位已经坐不长久,但乍然见到各地叛乱的奏折,皇帝还是本能的愤怒不已。

“放肆!这一个个的,都要反了天了不成?”

转眼看到底下沉默不语的朝臣们,皇帝更是来气,拍着御案大发雷霆。

“你们要是能尽忠职守,朕的天下何至于如此危机四伏?奸臣误朕,都是奸臣误朕啊!”

你要不要听听你自己在说什么?这话你自己说出来不觉得害臊吗?

闻言,各个朝臣顿时用不敢置信的眼神看向皇帝,眼神中满是鄙夷。

以前不是没有朝臣指出过皇帝过于亲近小人,希望他能励精图治,可皇帝是什么做的?

他将仗义执言的朝臣下狱,并随意找了个罪名判他满门抄斩。

被他弹劾的小人非但没有遭到皇帝惩处,更是升了官职,越发在朝堂上为非作歹。

从那以后,还有哪个朝臣敢指出皇帝的不足之处。

出于历代圣人的教导,以及对天下的责任心,的确有愿意死谏的官员,纵死也不会后悔。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愿意为皇帝的江山豁出性命,死后不但没有青史留名,却要落得个罪名遗臭万年。

现在他们还准时准点来上朝,还表面上尊重他这个皇帝,只不过是因为大维朝没有正式宣告灭亡,这天下需要一个正统的政权讨伐滥杀无辜的乱臣贼子而已。

等有实力的势力站出来,皇帝没了存在的价值后,谁还会管他是怎么想的。

群臣沉默片刻,最后是由吏部尚书出面,“还请陛下下旨,命如今在祁州平叛的两位梁小将军平定其余叛乱。”

皇帝气得哼哼了两声,语气中不无嘲讽之意,“就算朕不下旨,他们难道就会乖乖回朝吗。”

哪怕他再怎么昏庸,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道理还是知道的。

既然当初他没有顺利打压下梁家,让他们有机会在外领兵,今后梁家还会做什么,就不在他的控制范围内了。

朝臣们虽然没有回答皇帝的话,但答案已经显而易见。

不会。

梁家之所以要让皇帝下这道旨意,也只是为了师出有名而已。

一旁的太监早已拿出写好的圣旨,只差让皇帝盖印了。

在群臣的眼神催促下,皇帝泄愤般的狠狠盖上玉玺,随手将甚至丢回给太监。

在看太监转身去传圣旨到背影,皇帝满怀恶意地笑了起来。

“梁靖彦和梁靖琛都不是好相与的,可皇位只有一个。朕倒要看看,以后这个皇位,是谁来坐!”

“你们以为,从龙之功是这么好得的?朕告诉你们,做梦!朕就等着看你们满门抄斩的那天!”

“退朝!”

皇帝是走了,但他留下的话却像巨石一般,在朝臣们心中掀起惊涛骇浪。

要知道,这可是天底下仅此一份的皇位,又不是糕点布匹那种没了一样还有另一样的东西,天下间有谁会不想要呢。

梁靖彦是梁家长子,文武兼备,照理说应该是他登上皇位,可梁靖琛也不差。

他们可是听说了,当初在蒙沧关的时候,一直都是梁靖琛带兵亲自与外族交战,梁靖彦则是坐镇后方。

兄弟俩在军中的影响力不相上下,万一他们到时候真的要为皇位争起来,他们这些朝臣又该如何站队?

一想起此事,朝臣们就忍不住心生忧虑,难不成到时候新朝还未正式建立,就要先为皇位的归属发生内乱不成。

见同僚们纷纷有了不好的猜想,吏部尚书皱了皱眉头,“诸位何必想这么多,老夫观两位梁小将军兄弟情深,未必会真的起争执。”

其他朝臣顿了顿,点头赞同吏部尚书的看法,“此言有理。”

想起之前玄离在去祁州前,还特意叮嘱皇帝照顾好琦阳公主,他们忽觉心中一定。

两个梁家子连一个表妹都能如此上心,看着就不像是会兄弟反目的人。

[1]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离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