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走后鞭长莫及,更是管不了,这不,拖到现在依旧没个好消息。
一并跟着去的,还有安定侯世子安承宣,总没个章程成日到处瞎晃的人终于得了个正经差事儿,可给老侯爷乐坏了。
为此,进宫喝茶聊天时全是夸小六的话,让他这个父皇都无从插嘴就很离谱,文景帝都郁闷了,以往安定侯暗暗炫耀便罢了,这回想着总算能炫耀回去,未曾料到这人竟不按常理出牌,让他半点儿成就感都没有。
刨除不怎么靠谱的外表,安承宣的办事能力还是很强的,和时栾到地方的这两年,几乎成了他的左膀右臂。
最难处理的就是地头蛇,外来的人就算是皇子都容易落入陷阱,容易被欺骗被糊弄不说,这些人赖皮起来还真不好整治。
两人到地方前,最先做的必然是乔装暗访,先将情况摸清楚了再定计策。
安承宣的自来熟便派上了用场,如鱼得水的混迹各大消息最灵通的人群聚集地,随便吃顿饭就能打听到不少消息,连青楼都不怵装作风流的样子就能上,一口一个姐姐哄的女子们各个眉开眼笑。
地方有不少糊弄上头的,新政下来就是做个表面样子,根本没有将消息下放到百姓那里的比比皆是,甚至有那过分的,还严令威胁百姓帮着他们打掩护,要得到最真的消息,当然还得他们亲自来。
这两年两人配合默契,已经顺着走了不少地方,顺道还整治过几个贪官,路遇不平亦会顺手帮一把。
时栾和安承宣对这样的生活都很是满意。
前者觉得不仅能促进新政实施,还逃避了京都城的繁琐和催的急如催命的催婚,后者则是单纯喜欢这般自由快意的生活。
在外风生水起好不快活的两人,很快收到了太子即将继任大统的消息。
这般大的事儿总归是要回去参加继任仪式的,因文景帝还在位,交接期间有不少事要忙,完全足够时栾和安承宣赶回去。
回去后,时栾先去宫里见了文景帝,还是一如既往的精神。
文景帝本来想着要督促人成家,真见到人反而忘了说,两年未见思念的很,光是问路上发生的事都来不及,哪里顾得上其他。
虽说文景帝能得到出来的一样。
看着与以往大不相同做下许多实事的小六,文景帝老怀安慰的同时,又说不出的心疼。
成不成亲的和小六的意愿比起来好像就没有那么重要,本来最为担心的事在人回来后反而想通了,总归有下人在,太子的性情又很好,两兄弟互相扶持,到年纪抱养一个也可以,总归不会与寻常人家那般晚景凄凉无人陪伴。
安承宣则是回了安定侯府,老侯爷本是欣慰于小儿子的成长,但从未离开身边的人离开了这么久,可给他想坏了。
一同来了侯府的还有他大哥,对于看着长大的弟弟,安承峰就算成亲后重新出去选址开府,两人也是两天一小聚三天一大聚的,哪里分开过这么久。
安承宣虽在外快活,也难免想念家人,一家子聚在一起,互相道着分开后的事,好不温馨。
两人回到京都城没多久,这场空前又难得的继位盛典举行。
文景帝让位,太子登基,改年号为惠明。
这般和谐的让位,历朝历代便从未有过,皇帝一旦登位,坐在那个位置上要么坐到死,要么被人强行拉下来。
禅位,只能是被逼着禅,这般心甘情愿坐上太上皇位子的,文景帝还是第一个,百姓们觉得新奇的同时,对惠明帝的期望值也达到顶峰。
不为别的,文景帝是为明君,让大靖进入太平盛世,百姓们对其既感激又无比的信任,能被他主动让位的慧明帝,定然也会成为好皇帝,维持这般盛世想必不成问题。
如他们所料,慧明帝登基后大刀阔斧,充满干劲的治理着这个国家。
新政条例越发的多,整个大靖呈欣欣向荣之势,女子进入朝堂,各地开设的学堂也多了女子学堂,继续游走于各地督促新政实施的六皇子和新承爵的安定侯,成了被人称颂赞扬的传奇人物。
大靖,也被后世称为时代变革的起点。
繁华之朝,海晏河清,许多行业始于此发于此,期间人才迸发,被无数人敬佩称道的历史人物乃属大靖最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