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逗哄(1 / 2)

娇养笨蛋美人 将欲晚 2789 字 5个月前

第45章逗哄

45.

这话如一道炸雷在宁安堂劈落,景安侯和卓氏具是一愣,眼底写满不可置信。

卓氏的手指点在半空,有一瞬间的僵硬,半晌,她才有些慌乱地看了景安侯一眼,对着姜贺今怒斥,“你,你在胡说什么。”

“母亲难道真以为自己做的天衣无缝?”姜贺今的语气怜悯而又满是嘲讽,“半年间,原本伺候老夫人的那些下人死的死,疯的疯,谁又会看不出来问题?”

说着,他看向一旁的景安侯,“你当父亲不知道此事吗?”

景安侯的神色十分复杂。

他虽算不得多聪明之人,但是执掌侯府,也不是蠢货,卓氏的手算不得干净,刚动了那个念头,他就已经察觉了。

卓氏在老夫人的药方里加了一味催命的药。

但是,老夫人并不

是他生母,他对她也没什么母子之情,更何况,早些年老夫人亲儿子姜砚还活着的时候,风头很盛。

明明是二房,却一直压制着他这个嫡长子,让他不忿多年。

后来,他又多年无子,无论是嫡是庶,全是女儿,他膝下没有继承人,老夫人又坚持不让他过继姜贺今,他这景安侯的位置岂不是要白送给二房?

他如何甘心,他知道卓氏定然也是为的这个,才会给老夫人下药,干脆将计就计,没有阻拦。

却不想,原来姜贺今也知道。

当年他才多大?十二,十三?

隐忍这么多年不说,他是为了什么。

姜贺今感受到景安侯递过来的探究的目光,只觉得有些好笑,分明他们都是一样的人,又何必做出这幅提防的模样。

景安侯见他不说话,沉吟半晌,还是道:“过去多年的事,无论如何都不必再提了,贺今,你也不必拿这事出来威胁你母亲,若是当真传出去,对你的名声也不好。”

姜贺今笑了笑,“父亲紧张什么?这样的家丑,我自然不会往外传,我只是想告诉你们,我们是一条船上的人,实在不必把我当仇人似的提防。”

景安侯强忍着怒气,说:“你不想娶赵家的女儿,可以直说,我和你母亲都不会逼你。”

“有父亲这话,儿子就放心了,贺轩毕竟还小,这景安侯府的大梁,儿子自然会扛起来的。”说完,姜贺今径直起身,朝座上的二人拱了拱手,走出了宁安堂。

要见着他的背影走远,一直提着一口气的卓氏才一下子着了慌,去拉景安侯的袖口,“侯爷,我,我……”

景安侯淡淡地瞥她一眼,瞧不出面上喜怒,道:“与其在这着急,不如仔细想想,这样的隐秘,是怎么泄露出去的。”

卓氏蹙着眉慢慢回想,先前老夫人身边一共有过九个近身侍候的婢女,她不到半年全都清理干净,没留一个活口,便是她自己身边的人,也都利落处置了,怎么还会有人知道?

景安侯没有耐心等她一直想,等了一会儿,冷声道:“无论因为什么,既然贺今知道了,也就罢了。惟有一点,不能叫毓宁知道。”

“眼下她毕竟是搭上了清河长公主府,搭上了宁寿郡主,连三天的休沐日,郡主都要叫她回去,再不可与同日而语。”

“你万要谨慎,若是再被人瞧出什么来,风言风语传出去,就是我也保不住你。”

说完,他拂袖而去,只留一个卓氏在原处,蓦然想到了什么。

当年将姜毓宁原本是养在老夫人身边的,她嫌这半大的小丫头碍事,才将人送到庄子上,当时跟她走的那个丫鬟,仿佛是从前在老夫人身边伺候过的,叫什么夏的。

但是这次姜毓宁回府,她却没跟着回来,会不会是她泄露了什么?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卓氏捏紧手里的帕子,沉声唤道:“来人!”

“夫人有何吩咐?”

“给我向公主府递封帖子,就说我新给姑娘送了几件夏装,想给她送去。”

-

姜毓宁在公主府见到卓氏时,还有些惊讶,她上前福了一礼,问:“伯母,您怎么来了,是有什么事吗?”

她语气直白,卓氏看着主位上端坐着的清河长公主,有些尴尬地咳了咳,嗔道:“你这孩子,伯母来看你,非要有事才行吗?”

姜毓宁一噎,摇头,“我不是这个意思。”

清河长公主适时开口,“算起来,你们也有好几日没见了。毓宁,带你伯母去你房间里说吧,说话也方便些。”

卓氏拉着她的手,对清河长公主福了福,问:“多谢殿下。”

两人回到姜毓宁的住处,卓氏这还是第一次来,她坐在椅子上泰然自若地环顾四周,

这房间虽然不算很大,却处处精致,比她在侯府的宁安堂都没差多少。

她倒还真是攀了高枝,连带着人也娇惯起来。

姜毓宁不知她心里在想什么,叫来竹叶和竹苓上茶,并且把卓氏带来的箱子搬了进来。

卓氏亲自打开箱笼,“眼看着天气越来越热,我给秋儿做夏装的时候,想到你的衣裳不多,便叫人也给你做了几件。”

“还有些头面首饰,都是近来最试行的样式。”卓氏擡手指了指,然后道,“你瞧瞧,喜不喜欢。”

其实,姜毓宁并不缺衣裳,她身上穿得戴的,都是蔺池从江南送过来的上上品,在整个上京城中,都是最奢华名贵的,一季至少要做几十件衣裳,墙角的箱笼堆满了几箱,根本穿不过来。

但卓氏这么说了,姜毓宁便也没说什么,顺从地从箱子里挑了挑。

卓氏一边品茶,一边不动声色地打量她身后立着的竹苓和竹叶。

她可以确定,这两人都不是从前景安侯府的旧人,更不是庄子上的人。

这些年,姜毓宁一个人在庄子上,是从哪冒出来这样两个如花似玉的婢女,且各个气质不凡,带出去说是谁家的姑娘都有人相信,怎么会情愿跟在姜毓宁身边伺候。

还有她原来的那个婢女呢?

这样想着,卓氏撂下茶杯,忽然若无其事地问道:“毓宁,你在公主府这些天,可住得惯吗?身边伺候的人贴不贴心,可够用吗?”

说起来,姜毓宁在这公主府已经住了大半个月了,这还是卓氏第一次这般关切。姜毓宁虽觉得她今日有些奇怪,但也没多想,答道:“多谢伯母关心,我很喜欢,竹叶和竹苓很好。”

卓氏点点头,又问:“我记得你当年去庄子上的时候,还带着一个老夫人身边的旧人,怎么一直没见到她?”

“伯母是说绣夏吗?”姜毓宁说,“绣夏姐姐几年前便嫁人了。”

“哦?竟是这样。”卓氏看向竹叶两人所站的方向,“那你这两个丫鬟……”

竹叶和竹苓听出这才是卓氏今日来的目的,虽奇怪她为何忽然怀疑起这些旧事来,但还是对望一眼,站出来答道:“奴婢二人是赵管事买回来伺候姑娘的。”

赵诚。

卓氏倒是记得这个人,这个赵诚是她乳母的娘家亲戚,被她放到京郊看园子。

但她记得,赵城早几年好像因为吃酒误事,跌进野林子的陷阱里,摔断了腿,没多久就死了。

这两个丫头说是赵诚买来的,却也是死无对证了。

卓氏微蹙起眉,心里隐约有些怀疑,但到底是怕说得太多,反而让她们察觉到什么,便点头敷衍了几句,转开话题道:“怎么样,这几件衣裳,你喜不喜欢?”

姜毓宁却说:“伯母,既然是二姐姐的衣裳,还是拿给二姐姐穿吧。”

卓氏一愣,被她这语气弄得有些灰头土脸,斥道:“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姜毓宁一向不懂什么叫委婉,直白道:“这些衣服太大,我穿不了。”

卓氏蹙起眉,她来得及,自然是没给姜毓宁做衣裳,外间成衣店的又拿不出手,干脆从姜毓秋的份例里拨了几件出来,想着下个月再给她补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