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这么离谱也信?(1 / 2)

第45章这么离谱也信?

大灾之后经常会有瘟疫诞生,南边几个城镇地震后,由于救援不及时,所以死了不少人。

那些尸体埋在废墟里没有经过处理,再加上南方的天气潮湿闷热,虫蚁颇多,雨水量足。

污染水源后形成了瘟疫,开始不停向北方蔓延。

一开始官员们根本不确定是不是疫病,因为同病人接触后正常人没什么反应,看不出传染性,于是大家只当是普通生病。

直到难民走到哪里,潜伏一段时日后,哪里就会出现大量病人,官员们这才察觉事情不妙。

他们发现后做的第一件事并不是向上级汇报,寻求帮助,然后全力以赴的管理救治。

而是怕责任降到自己头上,所以希望把事情掐灭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这么做的后果只有一个,那便是纸包不住火,导致情况越来越差。

傅西辞虽然控制住了恐慌重新派过去了官员,可这时间差里,南边出现了某个教派。

他们自称部落巫神能治瘟疫,并且迅速集结教众。

至于北方地产出问题这件事,圣至亲王那边开始搞事。

也许是因为游园会上傅西辞彻查到底,砍断了圣至亲王不少党羽的缘故。

圣至亲王派别就利用土地异化这件事,疯狂做文章。

宋司鸾知道古代皇帝经常会因“君权神授”而得利不少便利,自称为天子,巩固自己的皇权统治。

让天下人都相信,皇帝来管理人间就是上天的旨意,其他人不能反抗,否则就是违背天意。

与此同时“君权神授”的说法也有弊端,那就是如果出现什么无法用古代科学解释的天象或者是异象。

身为皇帝,上天在人间的指定管理人,就必须要站出来承担责任。

在宋司鸾记忆中,不同世界的不少皇帝都下过“罪己诏”来自我悔过,替异象背锅。

如果发生了地震,那就是上天不满意皇帝。如果发生了雪灾,那也是上天不满意皇帝。如果发洪水淹没了村庄和百姓,那更是上天不满意皇帝。

可这些事情其实和皇帝没有什么关系,完全就是天灾的缘故。

当然“罪己诏”并不单单只是为了让皇帝背锅,它其实也有政治意义。

如果国家发生灾难,皇帝主动承认错误的话,百姓和臣子以及读书人们,就会认为皇帝是仁君,有利于国家稳定。

另外就是震慑官员,下“罪己诏”证明皇帝都重视起来这件事了,

说到底“罪己诏”起到了收拢人心和震慑的作用,可这就是一个坑啊。

傅西辞揉着额头道:“自从我继位以来,暴君的名号就按在了我头上。”

“他们想要趁此机会树立我仁君的形象,且南方官员的隐瞒不报,酿成大错,证明了

“为了防止再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他们想让我用罪己诏进行震慑。”

如果这次天灾只是偶然,其实这“罪己诏”也不是不能写。

可恢复记忆的宋司鸾知道,这样的天灾只是开始,如果妥协承认了这么一次,认为这些灾难是皇帝造成的,那么接下来一系列的天灾都会把锅扣在傅西辞头上。

到时候暴君的名号非但甩不掉,还会愈演愈烈。

宋司鸾看着奏折上声泪俱下的哭诉和劝告,只觉得对方脑筋有问题。

上面居然明目张胆的表示,如果傅西辞不下罪己诏的话,就是不把天底下的百姓放在眼里。

这件事情如果传出去,又会受到那些读书人的指责,陛下的名声会更加摇摇欲坠……

这已经算得上是明目张胆的威胁,宋司鸾仔细的看了看奏折上的名字,记住了这个人,彰求贺。

这人是世家出身,掌握了笔杆子,在文人之中颇有名气。

当初也就是以这人为首,装作刚正不阿的形象,指责当今陛下不顾伦理,满手鲜血,杀虐过重。

也是这人挑拨离间,让头铁的名师下场,指责陛下推广农作物是儿戏,是不顾农人死活,只为一己之私。

当时彰求贺风头正盛,动他就等于变相承认了对方说的都是真的。

况且那时候傅西辞就是把对方当做跳梁小丑,不过是嘴皮子上叭叭了几句,造不成什么实质性的伤害。

所以傅西辞根本没将对方放在眼里,倒也不是傅西辞自大的缘故。

而是等农作物成熟,那些谣言不攻自破,名士们也会身败名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