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0 章(2 / 2)

这一等,就是三年,现在回首,除了大哥和大嫂越发的焦灼,周爷爷是天真而快乐的,他没有察觉三个月路程与三年守候之间的差别,只知道兄嫂顶着门户,他只要每日上半天的学堂,就可以玩耍半天,然后到了夜里,再缠着大哥讲一讲父母和姐姐的路途,又停靠在了地图上的哪一处。

转换了下笔思路之后,郭京墨手速如飞,用英文描述着剧组现在驻扎的位置,就在大西北广阔无垠的原始地貌当中。此处的地理风貌,可与北美著名的沙漠峡谷腹地媲美,每一粒沙土,都经历过千万风霜的洗礼。

他在南加州读书的时候,也和同学一起去过沙漠峡谷拍摄,学习在极端自然环境下的拍摄技巧,当然也为了完成自己的练习作品。现在真的参与了一个电影项目,也来到了类似的环境中实拍,感触还是颇多的。

许臻这样早有成名作的大导演,每一幕想要拍摄出的呈现效果,早就印刻在他的脑海中了,全剧组就是按部就班的还原电影需要的画面,毫厘都不能更改,只接受更好、不接受妥协。所以跟在他的导演组里,受益良多。

不知不觉,郭京墨向信纸另一端的A,絮叨了自己的导演梦想,未来想要拍摄的故事,和期许实现的职业理想。

满篇诗语画语,藏着一句寄问,如果我能走到的未来足够美好,能不能邀请你驻足同行?

战火汹涌、局势恶化,踌躇再三之后,大哥还是决定带着小家,跟着乡邻继续远行。这次南下,他们一口气走到了陆地的尽头,周爷爷也随着兄嫂到了港府。这里暂时没有穷凶极恶的追兵,但是随着战事的进行,时有敌机轰炸骚扰。

有一天,出门去码头上工的大哥,再没有了音讯。大嫂带着小兄弟,翻遍了他往返路途上的每一处废墟,什么也没有找到。

此时周家转卖的家财,只够买一张去往海外的长途船票,大嫂拿着这张票,在码头上等候了三天,依旧没有亲人奇迹生还的消息,于是开船前一刻,把周爷爷送上了跨洋轮船。

被送上游轮的那一年,周爷爷11岁。

他的行囊很单薄,里面有一片珍藏多年的南城戏院票根、一纸写了苏州团聚字样的老旧电报、还有一张承载着生死机会的长途轮船票,这些就是他离开华夏大陆之前,所有能证明自己原本亦有家园的票据。

——————————

吃了大约两周的风沙,电影剧组风尘仆仆地回到了首都机场。

那张宝贵的信纸,郭京墨塞在随身口袋里,时不时拿出来看两眼,写的时候无比勇敢,好像就差对方说“Ido”了。离开那个与世隔绝的环境之后,自己读着都有点羞耻,不知道怎么递出去,还是收起来吧。

发小霍翔宇的电话打来,这家伙前脚毕业回家,后脚就被他爸踢去了川渝地区的工厂线上,后来又转到了仓储运输系统的调度中心,反正是老老实实把大学课本上,学到的供应链管理,狠狠的落到了实处。

——“怎么,霍叔叔收回军令,要把你调回北京办公室了吗?”

——“切,你个忘恩负义的小子,我一个月前就回来了。这不是你被剧组拘着出不来嘛!别废话了,你今天晚上就来簋街,能约上的大院子弟都到了,有人可念叨你呢,穿精神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