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安之在旁看她想了一会儿不得其解,才附她耳边小声提示:“这是请国外那位姓马的设计师设计的,就是《风吹过十四行诗》的那位外景设计师。”
“我想起来了!”姜喑一拍手,恍然大悟。
《风吹过十四行诗》,就是姜喑加冕影后的那部作品,那部影片是一个美裔华人导演原创拍摄的,选取的角度刁钻且小众,定格自然、文学、心理、美学等深度文艺,借一个女人从十八岁开始不停站的旅程见闻来串联,本来导演和剧组都只是把它当成一部小众的文艺电影去对待,但姜喑的加盟生生给它演出了深度,她饰演的角色加入自己主观的思考,在论述一切物质之外精神需求的内在联系,以华人Z世代独特的视角与儒学性思考,展现了心理内核的巨大力量。上映后更被无数影评人高度称赞为“影视作品加入文艺普世观的里程碑作品,重构了电影艺术的态度”。
这部电影上映至今景安之看了不下十遍,其中姜喑的每一句台词他都能达到倒背如流的娴熟程度。文学与电影同属于艺术范畴,自然也有灵魂上的共鸣性,他知道这部作品制作得有多成功。当时看周边采访,记者问姜喑最喜欢这些故事的那一环,姜喑认真思考后说是美感,整部电影的拍摄手法与内外景搭建都很戳她浪漫至死不渝的那个点。
然后景安之就把马大设计师千里迢迢请回了国内,明明是一个腹有沟壑的文人,却上来就用最暴发户的方式,砸钱砸出一栋精装修。
这里只是景安之名下一处房产而已,但他对这里费的心思却比其他地方都有多,因为这是他和姜喑共同生活过的地方,也是他为姜喑在莓城准备的婚房。
“进去看看。”
“走!”
姜喑走进去,管家推开门,她才彻底见识到什么叫中式豪门。
客厅摆着一汪水塘,里面游着生命力旺盛的红白相间的小金鱼,还栽种着十几种优雅名贵的花植,透着窗摇曳倩影,连旁的古书都衬得雅瘦。这些植物不仅有北方的,还有南方,根据管家介绍,楼下还有一间花室,四季如春,有人每天照料,如果姜喑想看,那不同时节不同地域的百花一朝齐放也不是难事。
“喵呜~”
听到熟悉的叫声,姜喑跑两步,在一间精致打造的私人猫咖里看到了薯片,这臭小子现在何止胖了一圈,整只像团小山一样屯在自己的领地里,旁边温养间里还有一只眼眸亮晶晶、模样楚楚可怜的雪白毛球儿,景安之解释这是只母的,和薯片生了三只小猫,今天小猫去打疫苗了没在,而毛球儿妈妈生孩子后身体一直不太好,每天要在温养间休息足够的时间。
姜喑转出去,景安之倒上杯红酒给她,其实家里收藏最多的不是冰窖中的红酒,而且茶室里的名茶,那可是千金难买的珍品,烫一两就少一两,景安之现在外出少不了应酬饮酒,但在家里却愈来喜欢品茶,只是姜喑一直不习惯那种微微苦涩的滋味,她还是喜欢烈酒下肚万事消愁的洒脱。
接下来姜喑又转了景安之的书房和自己的歌舞房,景安之书房做得简朴,处处留白,只用一排排黑色檀木制书架排解着文书万卷,大理石桌台上,旧唐制文房四宝诸葛笔、李廷圭墨、澄心堂纸、歙州龙尾砚依序安放,上面有景安之为静心养气练的软笔。
姜喑的歌舞房是别墅占地最大的单间,分为三部分,最外层是顶级录音棚与一面NFC音乐墙,下载的是姜喑全部歌单的歌,此外冰丝绒沙发正对面还有一幕4K投屏,是为姜喑看电影准备的。
中间是舞蹈练功房,从里面可以看到外面的动态,但外面却看不清里面,出于景安之一个想要保护她隐私的考虑。里面还常备着各种健身运动器械,全是景安之按照姜喑的身材比例定制的,提供专门属于她的塑形锻炼。
最里层就是卧室,两人进去,阿姨刚刚换上新煮的松露巧克力。这里四面纯木墙壁都镶进了最好的隔音材料,景安之知道她不喜欢纷杂的物品填满她的空间,所以通体采取了极简风格,只留生活必需品,充分的留白使人身心舒畅,又给了姜喑自由添置的空间。
背面窗打开就是一片森林,其实原本是片枯坡,景安之在设计时空移过西府海棠和其他高大乔木,经过几年的磨合森翳蔚然成风,既挡住蒸腾的暑热又能在冬季罅隙渗进无数温暖的日光,若有姜喑最喜欢的大雪落下还能形成“雾凇沆砀”的奇景,实在惊艳。
姜喑转完,眼里除了震撼再无其他神色,她用手机触了下音乐墙,响起的是余佳运那首《触碰不到的你》,喃喃道:“景安之,这真的很惊喜啊!”
景安之手背在脑后倚在沙发上,品了口刚泡上的白茶,笑道:“这不是为了给你惊喜,只是想让你知道,我们有家了。”
哪怕我的商业帝国立足在遥远的南方,而你的工作需要全世界飞行,但我还是希望偶尔有闲暇的时光,可以有这么一座城堡,让你睡个好觉。
姜喑笑得幸福:“你说得对,景安之,我们有家了。”
景安之把她单手抱进怀里,低头问她:“你不是有东西一直要给我看吗?现在看怎么样,在我们自己的家。”
姜喑终于想起来这里的最初目的,她从景安之怀抱里钻出来,看看外层那个大投屏:“这现在能用吗?”
“当然可以。”
随后姜喑就从包里拿出一支三道手续加密的U盘,解开层层保障,安在电脑上,投屏中滋滋冒了两下,播放出第一个镜头。
晚上七点三十分,没开灯,一个少女灵动的手指在键盘上敲击一行字,镜头放大这行字,最后成为这部电影的名字。
《梦与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