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这录音机比较先进,除了播放磁带,还带有收音机的功能。
同时,还能用电池驱动。
只不过比较费电池,如果是用电池的话,四节一号电池,最多也就能连续使用十个小时。
一般人家,用电池还真用不起。
郑永红弄来的是邓丽君的磁带,听着效果,比王东升之前卖的录音机,要好很多。
他之前弄的录音机,是国产录音机,不管是音效,还是外观,都远不如他们自己生产的这一款录音机。
听完录音机的情况,众人都非常满意。
“咱们这录音机,出厂价定多少合适?”
花花询问道。
之前没有生产出来,大家也没有具体商量这个问题。
“录音机出厂价,一百五。”
“收音机出厂价,六十。”
“咱们这是进口产品,而且还是便携式,价格肯定不能跟国产机去对比价格。”
“先定个高价,等以后竞争激烈了,还能有个降价的空间。”
王东升说完,看向其他几人。
这几天他也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还是觉得把价格定高一些比较合适。
当然,他们现在拿货,配件成本,本来就高。
即便是定这么高的价格,利润比例也不如电子表。
收音机的配件成本,就要二十五块钱,加上生产过程中的损耗,以及人工成本,核算下来,他们的成本,能达到三十块钱。
录音机各种配件成本,要六十块钱,算上损耗和人工成本,差不多要到七十五以上。
出厂价定在六十和一百五,也只有百分之百的利润而已。
跟电子表比起来可就差远了。
基础款电子表,成本撑死三块,他们能卖十二到十五。
高端款电子表成本五块,他们能卖二十五。
利润都在百分之四百以上。
而且,电子表价格便宜,卖的数量还多。
录音机,收音机价格高,能买得起的也不多。
现在他们市厂子和单位的平均工资,撑死也就五十来块钱。
大部分人,都只有四十来块钱的工资,不吃不喝,也得三个月工资,才能买得起他们这种便携式收音机。
半年以上的工资,才能买得起便携式录音机。
当然,他们的收音机和录音机目标人群也不是这些普通工人。
而是家庭更加富裕的干部和技术工人。
现在的技术工人,一个月还是能有百八十工资的。
如果一个家庭是双职工,那一个月下来少说也能有一百五。
干部家庭也是一样,就拿他姐夫周华来说,调到市里在市政府办公室工作,工资加补贴,一个月下来,就得有七八十块钱。
省吃俭用一些,咬咬牙,还是能买得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