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晚盯着屏幕上那道疤痕,手指悬在播放键上方。她没有立刻点开下一帧,而是调出人物比对系统,输入赵铭的公开影像资料。系统开始自动分析面部轮廓、肢体比例和行为习惯特征。进度条走到百分之六十七时,匹配度显示为百分之八十九。
她关掉窗口,转而查看数据包的传输路径。启元科技的数据中心位于城东高新园区,安保等级三级,日常运维由外包团队负责。她记下接入时间戳,发现数据发送发生在调查小组撤离后九分钟。这个时间点太巧了。
科研团队的消息再次弹出来:干扰原型机已完成组装,等待场景复现测试。
林晚起身,快步走向科研区。走廊灯光稳定,两侧是封闭的实验室门。她在三号实验室外停下,刷卡进入。
室内五名技术人员正围在操作台前。中央平台上放着一台银灰色设备,外壳带有散热格栅,正面嵌着一块小型显示屏。一名工程师正在调试参数,另两人检查线路连接,还有一人记录测试日志。
“最后一次模拟结果怎么样?”林晚问。
负责人抬头,“三次测试都通过了,但第二次响应延迟0.8秒。我们正在排查信号处理模块。”
林晚走到主控屏前,调出测试数据流。波形图显示,在高频干扰模式下,输出信号有轻微抖动。她扫了一眼工作日志,这支队伍已经连续作业十六小时。
她站到两位核心工程师身后,不动声色地启动“心灵洞察之镜”。视线触及对方双眼的瞬间,脑海中浮现出疲惫感和焦虑情绪。其中一人心里反复计算着某个公式,担心自己算错;另一人想着家人电话未接,但不敢离开岗位。
林晚收回目光。“张工,李工,你们先去休息室调整两小时。后备组接手校准。”
“可是现在处于关键阶段……”姓张的工程师开口。
“我不是在商量。”林晚语气平静,“人撑不住的时候,犯错的概率会翻倍。我不需要带隐患的成果。”
两人迟疑片刻,最终点头离开。
后备组迅速接替位置。林晚把建筑图纸调出来,标出鸿达旧厂的电缆走向和墙体厚度。“这里的电力波动不是均匀的,每隔十二分钟有一次峰值。设备必须能在这种环境下稳定运行。”
科研组长接过图纸,“我们可以加入动态补偿算法,让系统自动适应外部干扰。”
“那就做。”林晚说,“不要等完美方案,先让机器能用。”
技术人员开始修改代码。林晚站在一旁,看着他们将新程序载入主控芯片。第一次加载失败,提示内存溢出。他们更换了缓存策略,第二次成功。
“开始压力测试。”组长下令。
第一轮测试,设备在标准环境下运行正常。第二轮加入模拟电磁干扰,响应时间延长0.3秒。第三次提高干扰强度,误差控制在0.1秒内。
“达标了。”有人低声说。
林晚没有放松。“再测一次,用真实采集的基站波动数据作为输入信号。”
新的测试开始。屏幕上,两条曲线逐渐重合。干扰信号精准覆盖目标频段,持续时间完全同步。
“成功了。”技术员声音有些发抖。
林晚点点头。“封装准备。”
两名工作人员取出防震箱,内部填充凝胶垫层。他们将设备小心放入,固定卡槽,连接自检线路。启动电源后,绿灯亮起,表示待机状态正常。
“防水等级达到IP68,抗压强度可承受两米跌落。”组长汇报,“远程激活功能已绑定你的权限账户。”
林晚伸手按在识别区,系统确认身份。“设置双重复核机制。任何启动指令必须经过我和你同时授权。”
“明白。”
她又检查了一遍接口密封圈和天线保护罩。“运输过程中全程监控,入库后安排专人值守。”
“已经安排好了。”
这时,另一台终端发出提示音。市场团队传来消息:五家高风险企业中,有两家刚刚完成资金划转,用途标注为“设备维护”,但收款方是一家无资质的地下维修站。
林晚看了一眼,没多做停留。她转身面对整个科研团队。
“我知道你们很多人没睡过整觉。”她说,“但接下来的任务更重要。这不是普通的测试设备,它可能会决定很多人的生死。”
没人说话,但所有人的背都挺直了些。
“你们做的不是机器,是阻止灾难的闸门。只要它能多撑一分钟,云都就少一分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