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SUV消失在巷口后,监控画面再没传出任何动静。林晚盯着屏幕上的静止帧,手指在控制台边缘轻轻敲了一下。她调出过去六小时的城市交通流动图,将那辆车最后一次出现的位置设为原点,画出三条可能的延伸路线。
“它不会停太久。”她说,“这种地方没有长期藏身的条件。”
苏悦站在她身后,手里拿着刚整理好的巡逻记录。“附近两个路口的摄像头都拍到了它的影子,但再往里就没有了。那片老居民区基本没装公共监控。”
林晚点头。“他们选这条路,就是知道我们会断线。”
她转向通讯频道。“把最近二十四小时内进出那条巷子的所有非住户车辆列出来。我要看有没有重复出现的车型或车牌。”
技术员很快回传数据。三辆相似的黑色厢式车出现在不同时段,但都没有完整牌照。林晚放大其中一辆的背影截图,车身有轻微刮痕,在右后轮上方形成一道斜线。
“这辆车昨天凌晨也出现过。”她指着时间戳,“不是巧合。”
调查小组负责人接入频道时,声音比之前沉稳。“我们已经派两个人靠近那片区域。不能开车进去,只能步行接近。”
“别正面接触。”林晚说,“我需要的是持续观察,不是突击。”
对方停顿一秒。“明白。我们打算用最老的办法——扮成维修工,顺带检查周边电路老化问题。只要能进一次院子,就能留下东西。”
林晚闭眼两秒,启动“心灵洞察之镜”。对方脑海中浮现的是几张手绘草图,标注了几个可能的布点位置,还有对巡逻间隔的推测。他在想,如果对方每晚固定时间出动,那么监听设备必须在他们离开后更换存储卡。
她睁开眼。“按你的计划做。但记住,一旦发现异常调动,立刻撤退。我不需要牺牲换来的情报。”
“是。”
通讯切断后,苏悦递来一份热感分析报告。“巷子内部的地表温度有轻微波动,集中在西侧一栋二层楼附近。可能是近期有人频繁进出导致的余温残留。”
林晚把数据导入地图模型,结合风向和建筑布局,圈出三个最可能的落脚点。“等他们的人出来换岗,我们就有机会确认目标。”
接下来的十二小时,指挥室进入低频运转状态。没有人说话,只有终端偶尔弹出的消息提示音。林晚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耳朵却一直留意着通讯频道的动静。
傍晚七点,调查小组传来第一条实地反馈。
两名成员以电力检修名义进入巷区,在一栋废弃仓库外的配电箱内安装了微型震动传感器。对方巡逻队在凌晨一点零八分出现,共六人,全部穿着深色外套,右手无手套。其中一人下车时抬手看了表,中指处有一道明显疤痕。
林晚盯着画面回放,确认那就是赵铭的习惯动作。
“他来了。”她低声说。
苏悦立刻调取周边所有隐蔽摄像头的录像,试图捕捉更多细节。但由于巷道狭窄,视线受阻,大部分画面只能看到人影移动。
“我们的人已经在垃圾箱夹层藏了第二个记录装置。”调查小组负责人汇报,“今晚他们会换班,到时候可以回收第一天的数据。”
林晚点头。“确保设备防水防检。如果被发现,整个布局就废了。”
“明白。我们用了双层伪装,外面是普通垃圾袋,里面是金属隔层,能屏蔽基础扫描。”
第二天凌晨,新一批影像和音频文件传回总部。林晚第一时间打开音频片段。
背景音很杂,有风声,也有远处水流滴落的声音。然后是一个低沉的男声:“下一轮节点测试,三天内开始。等信号稳定,就动手。”
她反复听了三遍,确认内容无误。
“他们已经开始准备下一步。”她看向苏悦,“这不是转移,是推进。”
苏悦皱眉。“但他们为什么敢在这个时候行动?上次失败才过去不到一周。”
“因为他们觉得我们还没找到核心据点。”林晚说,“我们在明处追,他们在暗处动。只要我们断一次线,他们就以为安全了。”
她重新接通调查小组负责人。“你们现在掌握他们的活动规律了吗?”
“初步掌握了。”对方回答,“他们通常在凌晨一点到两点之间集结,停留不超过四十分钟。离开后会有两人留下守夜,轮流换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