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5章 银行探秘,线索浮出水面(1 / 2)

主控屏上科研组的信号还在断续跳动,林晚的手指已经点开另一条通讯线。

“调查组,现在什么情况?”

耳机里传来低沉的回应:“我们进了大厅,证件已提交,柜台在走流程。”

林晚盯着时间戳。距离他们进入银行过去六分钟,系统尚未弹出任何调阅记录。这不正常。

她调出银行内部权限流转图,发现申请单卡在合规部二级审批节点,超过常规处理时限两分半钟。有人在后台拖慢进度。

“别催,等他们主动给。”她低声说,“记下每个环节的操作时长,还有工作人员调取数据时的权限路径。”

“明白。”

三分钟后,柜台递回文件夹。调查组成员翻开看了一眼,眉头微皱。里面只有一张汇总表,列出账户近三个月的收支总额,没有明细。

“对方说这是客户隐私,不能提供具体流水。”

林晚没说话。这种拒绝太标准了,像是提前排练好的说辞。真正的阻挠从来不说“不行”,而是用规则绕圈子。

她快速翻阅授权文件副本,确认调查组持有的是反洗钱协查令,具备法律效力。只要能证明账户存在可疑交易行为,银行就必须开放部分深层数据。

“让他们引用《金融安全法》第十七条。”

指令发出后,调查组重新提交补充材料。这一次,他们附上了该账户与境外虚拟服务商之间的七次小额转账记录——金额一致,时间间隔固定,典型的洗钱试探模式。

银行方面沉默了五分钟。随后,系统终于推送了一份有限访问权限通知。

“进去了。”调查组汇报,“可以看最近两个月的交易明细,但关键字段加密,收款方信息被屏蔽。”

林晚立刻远程接入数据分析终端。屏幕上,一串串被模糊化的代码滚动浮现。她让技术员把所有交易按时间排列,重点标记金额尾数为“88”的几笔。

这类数字组合在过去三年里反复出现在多起跨境资金案中,是一种隐性标记方式。

果然,五笔八万八千元的转账都流向同一个离岸代理账户,再经三次跳转,最终汇入一个注册于东南亚的信托基金。账户名是一串字母加数字的代号,看不出实际归属。

但她记得这个编号。

她闭上眼,最后一次使用“心灵洞察之镜”。能力开启瞬间,技术员脑中的推演模型清晰呈现——那家信托曾在三年前卷入一场跨国资本操纵案,虽然最后因证据不足未被起诉,但国际监管机构将其列入长期观察名单。更关键的是,它曾通过空壳公司参股两家本地能源企业。

林晚睁开眼,在战术板上写下“T-9”标记,并标注资金终点。

这不是单纯的洗钱通道。这是一个嵌套结构,用合法外壳掩盖实际控制链。而这条链的末端,正在接收来自云都的资金输入。

“封存所有数据。”她下令,“原路撤离,不要和任何人争执。”

调查组开始收拾设备。就在他们准备离开柜台时,一名穿深灰西装的中年男人快步走来,身后跟着两名安保。

“你们的协查流程有问题。”男人语气强硬,“我已经上报监管平台,怀疑你们越权调取核心数据库。”

调查组带队人站稳位置,声音平稳:“我们全程按授权文件操作,所有动作都有日志记录。如果你有异议,可以通过正式渠道发起复核。”

对方冷笑:“记录可以伪造。”

“那就等调查结果。”

双方对峙几秒,男人最终挥手让开通道。调查组走出银行大门,阳光照在脸上,没人回头。

车内,数据加密上传启动。林晚看着文件传输进度条一点点推进,直到显示“完成”。

她立即调出全球金融网络拓扑图,将新获取的资金路径标为红色连线,从云都出发,穿过三层跳转节点,最终扎进境外版图。

这条线太干净了,干净得不像临时搭建。它更像是早已存在,只是之前一直隐藏在正常交易之下。

她按下跨部门通讯键。

“科研组,我要你们查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