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晚刚挂断科研组的通讯,指尖还停在终端关闭键上。屏幕暗下去的瞬间,她眼角抽了一下,太阳穴的钝痛一直没散。她拿起水杯喝了一口,水已经凉透。
就在这时,主控台右下角弹出一条红色警报。
“舆情异常:关键词‘联盟隐瞒’‘西郊黑幕’集群式出现,传播节点分散,初步判定为有组织引导。”
她立刻调出市场监控面板。十几个匿名账号正在不同社交平台发布相似内容,文字风格各异,但核心指向一致——联盟在西郊矿区进行秘密实验,篡改数据,掩盖真实情况。部分帖子附带伪造的文件截图,看起来像内部审批流程,发布时间集中在过去四十分钟。
林晚切换到市场团队频道。三名骨干成员的画面依次出现在分屏中,神情紧绷但没有慌乱。
她闭了闭眼,集中精神,依次对三人开启“心灵洞察之镜”。
第一个成员脑子里正快速过着应对方案,担心澄清声明太官方会被反噬;第二个在回忆上周公众沟通会的反馈,思考如何降低抵触情绪;第三个则盯着后台流量图,判断哪些平台需要优先介入。
没人动摇,也没人想退。
她睁开眼,声音平稳:“发一份简短声明,只说一句话——联盟所有数据监测与公开流程均符合监管要求,欢迎社会监督。不要解释,不要反驳,先稳住基本盘。”
“是。”负责人点头。
“同时启动溯源程序。查这些账号的注册IP、设备指纹、行为模式。重点排查是否使用过T-7资金链下游采购的服务器或虚拟服务。”
“明白。我们已经在比对设备特征库。”
林晚盯着传播热力图。两个生活资讯论坛成了主要发酵点,一篇题为《你家附近的信号问题,可能不是技术故障》的帖子阅读量已破十万,转发里夹杂着不少质疑联盟公信力的评论。
她调出合作媒体接口权限,直接授权市场团队接入三家本地主流资讯平台的技术专栏通道。
“找一位参与过L频段数据采集的技术员,让他录一段一分钟以内的视频。不用穿制服,就在办公室拍,背景能看到工作台就行。只讲他那天值班时看到的数据波动情况,怎么上报的,后续怎么处理的。语气自然一点,就像平时聊天。”
“不提造谣?”
“不提。越强调这个,越容易让人觉得我们在压舆论。”
“那如果有人问是不是被授意发言呢?”
“就说消息是市场组联系他的,但他愿意出来说,是因为觉得大家有权知道真实过程。”
对方沉默两秒,随即点头:“我懂了,普通人视角比官方口径更有说服力。”
林晚没再说话,目光扫过主控屏上的时间轴。从第一则帖子出现到现在,不到一个小时。攻击来得快,但节奏控制得很好,没有大规模爆发,更像是试探性投放,观察反应。
这背后的人,不想立刻引爆舆论,而是想看联盟会不会自乱阵脚。
她手指敲了敲桌面,忽然想到什么。
“把最近三天内所有标记为‘普通用户’的咨询记录调出来,尤其是关于信号不稳定的问题。筛选那些追问过‘是否有隐瞒’的账号,看看有没有和这次爆料帖互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