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晚松开握紧的手掌,掌心留下几道指甲印。
她立刻下令:“联系医疗组,准备手术室。所有情报立即移交分析中心。”
不到十分钟,调查小组成员被送入安全屋。伤员接受治疗,其余两人开始口述经过。
林晚亲自赶到数据接收台。情报以两种形式送达:一份手写笔记,用防水袋密封;一枚微缩胶片,从胶囊中取出。
她戴上手套打开文件。字迹潦草,内容断续:
“……地下三层发现控制终端……非本地网络……远程接入……频率与市电谐波一致……他们通过电网传输指令……变电站是中转站……不是源头……”
后面还有几行,提到一组编号序列和时间表,但墨迹被水浸过,无法辨认。
胶片需要专用读取设备。技术人员插入机器,屏幕上跳出几帧模糊影像:一间密闭房间,墙上挂着大型电路板,中央摆放一台老式主机,显示屏上滚动着不断变化的数字。
林晚盯着那串数字。它和能量波动的峰值时间完全吻合。
她转身走向主控台,途中拨通科研、市场、调查三条线负责人的通讯。
“召集核心成员,十分钟后开会。”她说,“带上你们的人,把所有资源集中到这三份材料上。”
回到指挥位,她看了眼倒计时。冷却系统剩余时间十一分钟。
苏悦走过来:“舆论这边我来盯。你去休息一下。”
林晚摇头:“还没到时候。”
她打开内部通讯频道,将情报分发至各部门,并附上指令:“两小时内,我要看到可执行方案框架。重点查三个方向:谁在操控远程信号,电网节点如何被利用,以及这些编号代表什么。”
说完,她摘下耳机,揉了揉耳朵。耳鸣越来越严重。
苏悦站在旁边没动:“你还撑得住吗?”
林晚抬头看她。她知道这个问题不只是关心身体。
她深吸一口气,凝视苏悦的眼睛。
视野晃了一下,对方脑海中的画面浮现出来——不是恐惧,也不是犹豫,而是她们大学时一起熬夜做项目的情景。桌上堆满资料,窗外天快亮了,苏悦笑着说:“再改一遍,一定能过。”
林晚收回视线。
“你能行。”她说,“我把舆论交给你。”
苏悦点头,转身走向侧厅组建应答小组。
林晚坐回位置,调出全市电网结构图。她把调查小组标注的变电站位置标红,又叠加了近期异常能量扩散路径。
两条线几乎重合。
她正准备进一步比对,科研负责人打来视频通话。
“我们发现了新情况。”他说,“那段数字序列,和十年前一次未公开的电网升级测试代码非常相似。那次项目代号叫‘脉冲桥’。”
林晚眼神一紧。
“查参与名单。”她说,“特别是技术主管。”
通话刚结束,调查组传来消息:微缩胶片第二段影像恢复成功。画面中,一个人影走进房间,背对着镜头操作主机。
虽然看不清脸,但他左手上戴着一枚银色指环,戒指表面刻着字母缩写。
F.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