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控室的终端刚弹出“报告生成中”的提示框,林晚的手指还悬在确认键上方,整面监控墙忽然被一片猩红覆盖。
警报声没有响起,但所有数据流的波动曲线在同一秒骤然扭曲。市场舆情指数从平稳的蓝线直接跃升为刺目的深红,十分钟内飙升三百个百分点。社交平台热词榜前十中,有七条与“联盟破产”相关,附带一张标注“内部财务审计结果”的截图正在疯狂转发。
林晚收回手,指尖在桌沿划过一道短促的弧线。她调出传播源分析界面,发现主导此次信息流的核心账号全部注册于境外,IP地址跳跃频繁,但服务器响应时序存在微小延迟——这是批量操控的典型特征。
“又是星渊。”她低声说。
通讯面板自动弹出苏悦的接通请求。画面里,苏悦站在窗边,身后是楼下广场的实时影像:人群越聚越多,有人举着打印的“清算公告”,有人对着手机直播,镜头扫过联盟大厦正门,玻璃上已被人用马克笔涂写“还我血汗钱”。
“商户开始退单了。”苏悦声音压得很低,“三家连锁店刚刚发来解约函,理由是‘风险不可控’。”
林晚没有回应。她切换至城市公共监控系统,调取联盟总部周边八个路口的画面。人群尚未发生推搡,但情绪明显焦躁。两名保安正试图劝阻一名中年男子,对方挥舞着手中的合同复印件,嘴唇开合间显然在质问什么。
她闭了闭眼,再睁开时目光已落在副控台的权限日志上。就在三分钟前,市场组的发布通道曾短暂激活,随即被手动终止。那是她之前安排的证据发布计划,还没来得及启动,就被迫中断。
“通知市场组,取消原定信息发布。”她按下紧急协议键,“所有对外端口转入防御模式,拦截关键词‘破产’‘清算’‘资产冻结’的关联内容。”
指令下达后,她转向科研分控室的方向。张工的影像出现在侧屏,正快速敲击键盘,眉头紧锁。林晚起身走过去,穿过主控区时顺手抓起桌上的水杯,杯壁残留的茶渍在灯光下泛着暗黄。
推开分控室门的瞬间,张工抬头看了她一眼,又迅速低头继续操作。林晚站在他身后,盯着屏幕上不断跳动的干扰信号。原本清晰的数据流向图已被打乱,新加密层不仅更厚,而且带有动态混淆机制,每次尝试解析都会触发虚假路径分裂。
她凝视他的侧脸,启动“心灵洞察之镜”。
视线穿透表层情绪,她看到的不是挫败,而是一种近乎执拗的警惕——他在担心反追踪手段会误伤普通用户的通信链路,尤其是那些依赖公共网络的小商户和自由职业者。这种担忧并非来自技术瓶颈,而是源于责任。
林晚收回目光,开口:“降低扫描强度,改为点状埋伏。我们不追它,让它自己露头。”
张工敲击键盘的动作顿了一下,随即调出一组隐蔽参数,将探测频率降至最低档,并在三个边缘节点植入伪装数据包。这些数据包不会主动暴露,但一旦被恶意程序触碰,就会反向标记其运行轨迹。
“能撑多久?”他问。
“够我们稳住外面。”她说。
回到主控台,苏悦的影像仍在等待。林晚坐定,点了接受共享。
“你现在去发一条声明。”她说,“只说一句话:联盟一切运作正常,请勿轻信非官方渠道消息。署你自己的名。”
苏悦皱眉:“为什么是我?应该由官方账号……”
“正因为不是官方,才有人信。”林晚打断,“现在所有人防备的都是‘联盟发声’,反而会忽略一个普通人的提醒。你要做的是让这句话听起来像闲聊,而不是辟谣。”
苏悦沉默两秒,点头下线。
五分钟后,她的社交账号更新了一条动态,配图是办公室窗外的街景,文字简洁得近乎随意。不到十分钟,这条动态被大量转发,评论区开始出现分歧,有人质疑,也有人附和:“我也打了客服电话,没人说要倒闭啊。”
林晚调出舆论情绪分析图,恐慌峰值的增长趋势开始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