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告很快发出。内容简洁明确:全市电网负荷处于安全区间,三大供水系统稳定运行,重点商超物资补给通道畅通,政府已协调物流企业加强夜间配送。文末附有可查询的保供工单编号及各区应急联络方式。
与此同时,林晚调取舆情传播路径分析图。推波助澜的主要是三个账号集群,注册时间集中在过去两周,Ip地址分散,却在同一时间段密集发布相似内容,且互动用户高度重叠。这些账号伪装成本地民生资讯号,头像使用市政标志变体,极易误导公众以为其具备官方背景。
她授权市场团队联合网安部门,对上述账号进行标记与限流处理,并推动主流平台将官方澄清帖置顶显示。此外,安排电力系统专家进入直播平台,现场解读当前电网运行数据,回答网友提问。
二十分钟后,抢购指数开始回落。东区最大超市完成首轮补货,监控画面中,顾客数量趋于正常,货架逐步恢复整齐。社交平台上,“云都保供”话题登上热搜第二位,大量市民自发上传超市实拍视频,配文“货都在,别抢了”。
林晚的目光回到主控台中央屏幕。水膜半球依旧悬浮于裂缝底部,光影流转频率未变,仍维持着三秒一次、五次循环后暂停的节奏。她的手指轻轻搭在桌沿,指尖落下时,恰好与那层液态表面的波动同步。
就在此时,通讯频道传来市场代表的声音:“舆情热度下降百分之六十二,重点区域货架补货完成。专家直播观看人数破百万,评论区情绪基本稳定。”
林晚点头,未多言。她将耳麦调整得更贴合些,视线扫过各路反馈面板。物理隔离开关仍处于待命状态,但她知道,真正的防线不在设备上,而在信息传递的每一环是否足够清晰、足够及时。
市场代表那边传来键盘敲击声,接着是一句低语:“下次如果……它们再用这种方式搅动人心,我们还能压得住吗?”
林晚看着屏幕上逐渐趋平的曲线,声音很轻,却清晰传入频道:“只要我们不说假话,就不怕它造风。”
主控室内灯光微蓝,映照着她静止的侧脸。她的右手搁在控制面板边缘,食指微微抬起,又轻轻落下。
节奏如常。
与水膜的波动一致。
而就在这一刻,主屏角落的一条辅助监测线突然跳动了一下——原本平稳的地磁背景值,出现了一个极细微的上扬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