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现在面对的,不是一个程序,也不是一场事故。”林晚继续说,“它会示警,会回避强信号,会在地下留下痕迹却又不直接攻击。它有规则,甚至可能有目的。但它犯了一个错误——它让我们看见了自己有多怕。而一旦我们看清了怕的是什么,怕就不再是阻碍。”
科研代表缓缓坐正身体。
“我不是要你们盲目冲锋。”林晚语气沉稳,“我只是问一句:如果现在撤手,三个月后,当更多人开始经历那种‘记忆空白’,当城市供电系统出现连锁故障,谁来承担责任?是我们今天选择闭眼的人吗?”
市场代表终于开口:“如果我们继续推进……公众那边怎么办?一旦信息泄露,恐慌只会更快蔓延。”
“那就让我们掌握解释的时机。”林晚说,“不是掩盖,而是引导。你们还记得上次电网调试吗?市政部门提前四十八小时发布公告,说局部区域可能出现短暂干扰。人们接受了,因为他们被告知了原因。我们现在要做同样的事——准备好预案,等它露出下一个破绽时,我们不仅能应对,还能主导舆论方向。”
调查组长忽然站起身:“我带侦察组重新布防。这次我会调整路线,避开上次的浓雾区域,改用低频声波标记路径,防止信号丢失。”
“我配合。”科研代表点头,“现有传感器可以升级为被动接收模式,增加对地质谐振频率的捕捉精度。同时我会把音频残留做频谱拆解,看看能不能提取出结构特征。”
市场代表也站起来:“我马上召集骨干,细化应急宣传流程。分阶段释放信息,避免一次性刺激公众神经。”
林晚看着他们,没有立刻回应。她转身打开主控系统,调出“零号点”的实时监控画面。荒地上的草尖正微微晃动,幅度极小,但节奏稳定。她放大影像,在泥土裂痕边缘捕捉到一丝湿润反光。
“它还在活动。”她说,“而且它知道我们在看。”
她下达指令:“继续监测,禁止使用高频扫描设备。所有数据采集以被动记录为主。一旦发现新的异常共振频率,立即上报。”
命令发出后,三人陆续离开会议室。林晚没有跟出去。她回到主控台前,手指轻搭在监控面板边缘,目光锁定那片荒地的实时影像。
屏幕上的草叶又抖了一下。
这一次,裂缝底部传来一声极短的震颤,像是金属构件在极深处轻轻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