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她注意到一个细节。
在“Y”字起笔处,有一处极小的墨点晕染,像是书写时笔尖顿了一下。
她迅速调出之前查获的行动计划草案,翻到标题页。
同样的蓝墨水,同样的顿笔痕迹。
完全匹配。
这不是代号,是签名。
有人不仅参与了计划,还在每一份文件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她立即在权限系统中检索近六个月与赵铭有过间接接触的人员名单,重点筛选曾被其推荐入职其他公司的前下属。名单跳出二十三人,她逐一比对笔迹样本。
当看到第七个名字时,她的手指停住了。
张维,现任“星轨资本”技术顾问,三年前由赵铭亲自写推荐信进入行业。
其公开签署的项目评审表上,“张”字末笔习惯性上挑,与“Y”字的收尾弧度一致。
她调出张维近三年的公开发言记录,发现他在一次闭门论坛中提到:“真正的控制,不在于显形,而在于无形中设定规则。”
林晚将这个名字拖入核心嫌疑人标签,设为最高监控优先级。
此时,调查组长发来消息:“监听装置已准备完毕,三十分钟后抵达现场。”
她回复:“记住,只采集,不干预。如果发现有人提前清理现场,立即撤离,不要硬碰。”
“明白。”
她关闭通讯,重新看向主屏。
“三阶揭露”进度条的第一阶段已启动,白皮书框架正在生成。
灯光映在她的脸上,神情平静,手指却始终按在控制台边缘,指节微微泛白。
窗外,天色尚未亮透。
指挥室里,只有终端低鸣和键盘敲击声交替响起。
她忽然想起重生前的那个夜晚。
也是这样的寂静。
也是这样的等待。
只是那时,她在等一个人的回心转意。
而现在,她在等一场风暴的起点。
她站起身,走到主控台前,将“张维”与“夜瞳计划”的关联图谱置顶。
红色连线缓缓延伸,连接起资金、技术、人事三条脉络。
下一秒,系统弹出警报。
一条加密通讯记录被一级监听队列捕获,来源为境外匿名跳板,内容仅有一句代码指令:
【Y.t._pRotoL_INItIAtEd_At_02:15_toNIGht】
启动时间:今晚两点十五分。
林晚盯着那行字,没有动。
她缓缓坐回座位,拿起通讯器。
“通知调查组,行动提前。必须在他们上传数据前,把监听装置布进去。”
她顿了顿,声音沉下来。
“这一轮,我们不能再等他们先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