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5章 深入调查,获取关键情报(2 / 2)

“接下来的重点不再是物资,而是人。”她说,“这些企业表面上是维修公司,实际在为某个组织提供技术支持掩护。我们要找出背后流动的技术人员网络。”

技术组长点头:“我可以尝试绕过公开数据库,调用退役工程人员解禁档案。”

“去做。”林晚说,“尤其是参与过地下设施电力改造的技工名单。”

两个小时后,技术组长带回信息。

“陈海平确有其人。西北基地退役电工,专精高压线路隐蔽布设。十年前参与过三个军事级地下指挥所建设项目。”他顿了顿,“更关键的是,他在过去半年内,先后出现在五家不同企业的临时外聘名单上,包括恒通机电和新源制冷。”

林晚打开关系图谱软件,开始标记。

每一家疑似关联企业,都有至少两名相同背景的技术人员交叉出现。这些人年龄在四十到五十岁之间,大多来自已解散的军工配套单位,近年以“自由技师”身份承接各类民用电力工程。

“不是巧合。”她轻声说,“这是一个分散部署、随时响应的技术执行网。他们利用小企业外壳,完成核心设施无法直接出面的操作。”

灰鸢在通讯中问:“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敌人不需要自建基地。”林晚看着屏幕上的连线逐渐形成闭环,“他们只需要借用现有的社会节点,就能完成整套系统的搭建与维护。真正的中枢不在某栋建筑里,而在这些人之间的协作模式中。”

她拿起笔,在电子文档上写下结论:

**“暗流计划:人力层渗透评估”**

文档下方,她列出三项核心判断:

一、两家企业为新型技术产品的中转平台,承担供电支持与短时存储功能;

二、运输过程依赖地下通道或隐蔽车队接力,规避公共监管路径;

三、关键技术由流动技术人员操控,形成去中心化的执行架构。

她将文件加密打包,准备上传至联盟高层专用通道。

就在此时,灰鸢发来最新消息。

“我们在城西荒地外围发现了轮胎印迹。六道平行沟槽,间距符合重型拖车规格。泥土成分与矿道出口样本完全一致。”

林晚调出地图,标记出所有已知路线交汇点。那个区域荒废多年,但地下管网复杂,曾连接多个废弃工厂。

她正要下令布设新的监测点,技术组长突然开口。

“我刚刚核对了这六名技术人员的社保缴纳记录。”他的声音低了几分,“其中有三人,近两年的缴费单位是一家名为‘云启市场咨询’的空壳公司。”

林晚手指一顿。

那是他们用来接触企业的名义。

对方不仅知道他们在查,还提前埋下了反向追踪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