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朝堂之上,关于是否与齐国结盟对抗楚国的争论愈发激烈,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魏国国君坐在主位,眉头紧锁,目光在群臣之间游移,心中的天平也在摇摆不定。
支持结盟的大臣们慷慨激昂,言辞中充满了对重振魏国昔日辉煌的渴望。“楚国近年来不断扩张,已然威胁到各国安危。齐国愿与我们携手,此乃天赐良机。战后魏国不仅能收回失地,更能分得楚国土地,一跃成为强国,怎能错失?”一位身着锦袍的大臣双手抱拳,言辞恳切。
而反对的大臣们则忧心忡忡,神色凝重。“楚国如今兵强马壮,且与周边多国交好。贸然与齐国结盟,无疑是引火烧身。齐国之承诺,犹如镜花水月,难以轻信。魏国一旦卷入战争,百姓必将生灵涂炭,还望国君三思。”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臣颤巍巍地站出,声泪俱下。
魏国国君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深知这一决策关乎魏国的生死存亡。片刻后,他缓缓开口:“此事关乎重大,容寡人再斟酌几日。诸位先退下吧。”群臣见状,只得行礼退下。
与此同时,楚国得知魏国朝堂的争论后,楚尘立刻召集智囊团商议对策。“魏国的态度至关重要,若其倒向齐国,对齐国的反楚联盟将是极大助力。我们必须采取行动,让魏国认清形势。”楚尘目光坚定地扫视众人。
谋臣范雎起身说道:“国君,臣以为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加强与魏国的经济往来,让魏国切身感受到与楚国合作的好处;另一方面,揭露齐国的阴谋,让魏国知晓与齐国结盟的风险。”
楚尘点头赞同:“范先生所言极是。传我命令,加大对魏国的粮食和丝绸供应,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出售。同时,派使者携带齐国暗中与秦国残余势力勾结的证据,面呈魏国国君。”
很快,楚国的大批粮食和丝绸运抵魏国。魏国百姓看到楚国物美价廉的商品,纷纷称赞。魏国的商人们也从中获利颇丰,他们开始在民间宣扬楚国的友好与诚意。“楚国此举真是仁义,这些物资解了我们魏国的燃眉之急啊。”一位魏国商人感慨道。
而楚国使者则带着证据,面见魏国国君。使者恭敬地呈上密函,说道:“国君,齐国表面上邀魏国结盟抗楚,实则心怀鬼胎。此乃齐国与秦国残余势力暗中勾结的证据,他们妄图利用魏国,达成其不可告人的目的。魏国若与齐国结盟,恐成齐国棋子,遭受池鱼之殃。”
魏国国君打开密函,仔细查看,脸色愈发阴沉。“齐国竟如此阴险!”他咬牙切齿地说道。
然而,齐国也察觉到楚国在魏国的动作。齐国反楚势力首领听闻楚国使者面见魏国国君,心中暗恨。“楚国这是要坏我们好事,必须加快对魏国的拉拢。”他立刻派人前往魏国,再次向魏国国君承诺,只要魏国加入联盟,齐国将割让更多土地,并提供双倍的经济援助。
在齐国的利诱和楚国的警告之间,魏国国君陷入了极度的纠结之中。就在此时,燕国传来消息,燕国国君公开表示保持中立,不会参与任何针对楚国的联盟。燕国的这一表态,让魏国国君更加谨慎。“燕国已置身事外,魏国若贸然加入,独自面对楚国的怒火,后果不堪设想。”魏国国君心中思忖。
但齐国仍不死心,继续对魏国展开攻势。他们不仅在魏国边境增兵,做出随时进攻楚国的姿态,试图向魏国展示决心,还煽动魏国国内一些与齐国关系密切的贵族,在国内制造舆论,鼓吹与齐国结盟的好处。
在这风云变幻之际,楚国也没有放松警惕。白起和李牧加紧训练军队,除了提升士兵的战斗技能,还针对齐国和魏国可能的联军战术进行模拟演练。“若魏国与齐国结盟,其军队作战风格与齐国有所不同,我们必须提前做好应对准备。”白起在军事会议上说道。
楚国的工匠们也日夜赶工,不仅完善新型投石车,还研发出一种可以连发的弓弩。这种弓弩装填速度快,射程远,杀伤力强,一旦投入战场,将大大提升楚国军队的战斗力。“有了这连发弓弩,定能在战场上占据优势。”负责研发的工匠兴奋地说道。
而在文化方面,楚国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学术交流活动,邀请了包括魏国在内的各国学者。在活动中,楚国学者们宣扬和平、互利的理念,强调各国合作的重要性。“天下纷争已久,百姓苦不堪言。唯有各国携手,方能实现和平与繁荣。”一位楚国大儒在演讲中说道。
魏国的学者们参加活动后,深受触动。他们回到魏国,将楚国的理念传播开来,在魏国国内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楚国倡导和平合作,实乃大国风范。我们魏国不应轻易卷入战争。”一位魏国学者在与友人的交谈中说道。
随着各方势力的角力,魏国国内的舆论逐渐倾向于不与齐国结盟。百姓们大多渴望和平,不愿看到战争再次爆发。商人们也因楚国的经济往来而获利,不愿失去这一稳定的贸易伙伴。魏国朝堂上,反对结盟的声音也越来越大。
然而,齐国的反楚势力仍在做最后的挣扎。他们孤注一掷,策划了一场针对魏国国君的刺杀行动,企图嫁祸给楚国,以此激怒魏国国君,促使魏国加入联盟。
刺客们趁着夜色潜入魏国都城,悄悄接近魏国国君的寝宫。就在他们准备动手时,魏国的侍卫们及时发现了异常。一场激烈的搏斗在寝宫外展开,刺客们虽然武功高强,但寡不敌众,最终被全部擒获。
魏国国君得知此事后,雷霆震怒。经过审讯,刺客们供出是齐国反楚势力指使。魏国国君拍案而起:“齐国欺人太甚!竟敢行此卑鄙之事!”
此时,楚国使者再次求见。使者说道:“国君,齐国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此次刺杀意在挑起魏国与楚国的矛盾。楚国一直以诚意相待魏国,愿与魏国共同维护和平。”
魏国国君长叹一声,心中已然有了决断。他召集大臣们,宣布道:“齐国阴险狡诈,妄图利用魏国达成其私欲。魏国决定不与齐国结盟,与楚国保持友好关系,共同维护天下和平。”
这一决定传来,楚国上下一片欢呼。楚尘得知后,欣慰地说道:“魏国能认清形势,实乃天下之幸。但齐国必定不会善罢甘休,我们仍需严阵以待。”
正如楚尘所料,齐国反楚势力得知魏国的决定后,恼羞成怒。他们决定提前发动对楚国的战争,企图以突然袭击的方式打乱楚国的部署。齐国秘密集结军队,准备从多个方向对楚国发动进攻。
楚国的情报人员及时探听到了齐国的动向,迅速将消息传回国内。楚尘立刻召开紧急军事会议,部署防御。“齐国既然要战,我们便奉陪到底。白起,你率大军驻守南线,抵御齐国主力;李牧,你带领骑兵在侧翼迂回,寻找机会突袭齐军;同时,加强边境防御,通知各城做好备战准备。”楚尘有条不紊地安排着。
白起领命后,迅速率领楚国大军奔赴南线。他深知此次任务艰巨,齐国倾巢而出,必然来势汹汹。到达前线后,白起立刻视察地形,着手布置防线。他选择了一处地势险要的山谷,两侧山峰陡峭,中间道路狭窄,是绝佳的防御地点。
“此处易守难攻,我们在此构筑防线,定能给齐军迎头痛击。”白起指着山谷对副将说道。
士兵们在白起的指挥下,迅速砍伐树木,挖掘壕沟,修筑起一道道坚固的防御工事。他们在山谷入口处设置了拒马、鹿角等障碍物,又在道路上埋下了许多陷阱。同时,大量的弩炮和投石车被部署在两侧山坡上,对准山谷通道,随时准备给来犯的齐军致命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