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说动同事、心怀梦想(1 / 2)

挂断电话,办公室里重归寂静。

黄文儒那难掩兴奋的话语,似乎还在空气中回荡。

但刘清明的心思,已经飘向了下一步。

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是在一个地方大员的雄心壮志里,播下了一颗微不足道的种子。

这颗种子能否发芽,能否长成参天大树,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他一个发改委的干部,要去撬动国家的战略布局。

这听起来,无异于天方夜谭。

可身为重生者,若是什么都不做,他又如何甘心?

前世那种被扼住咽喉的切肤之痛,他还记得。

那种挥舞着天文数字的钞票,却只能买回别人淘汰技术的无奈,他还记得。

机会的窗口,就在当下。

2003年。

西方还没有将华夏视为头号劲敌。

牌桌上的规则,至少在表面上,大家还都愿意遵守。

这是唯一的机会。

他需要更多的同盟。

需要有足够分量,能将这件事摆上决策者案头的同盟。

一个名字,在他脑海中浮现。

丁奇。

他在发改委的同事,体改司的干部。

那个司,是个特殊的存在。

全称是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

是真正能影响顶层设计的实权部门。

更重要的是,丁奇信他。

这份信任,是自打认识以来,在一件件事情中建立起来的,比什么都珍贵。

刘清明拿起桌上的座机,拨通了一个内部短号。

电话响了两声,被接起。

“喂,丁奇。”

“老丁,是我,刘清明。”

“你子,还没正式报到呢,怎么想起给我打电话了?”听筒里传来丁奇熟悉的调侃。

“中午有空吗?我请客。”刘清明开门见山。

“哦?有白食吃?那必须有空啊,在哪?”

“我发你地址。”

“好,中午见。”

放下电话,刘清明望向窗外,京城的天空有些灰蒙蒙的。

一如前路。

中午下班时间,刘清明驱车赶到地方。

饭馆在发改委大院不远处的一条胡同里,门脸不大,毫不起眼。

就是上次苏浩带他来吃的那家。

价格公道,味道正宗,是附近部委不少人的定点食堂。

刘清明到的时候,丁奇已经到了,正坐在他们常坐的那个角位置上。

他手里拿着一份报纸,看得正入神。

“来挺早啊。”刘清明拉开椅子坐下。

丁奇把报纸叠好,“你请客,我能不积极点吗?”

两人也不用看菜单。

“老板,一个红烧肉,一个酸辣土豆丝,一个西红柿炒蛋,再来个青菜汤。两碗米饭。”刘清明熟门熟路地朝着后厨喊。

下午还要上班,两人都没点酒。

“好嘞!”

出菜效率很高,不一会儿,几样家常菜就摆上了桌。

饭菜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你这个大忙人,不会无缘无故跑来请我?”丁奇夹了块土豆丝,问道。

“当然了,你又不是我女朋友。”

“你可真出生,亏我还以为咱们之间有深厚的革命友谊,

“我对男的没兴趣。”

“滚!”

两人开了几句玩笑。“吧,什么事?”

丁奇一针见血,他知道刘清明绝不是平白无故请这顿饭。

刘清明放下筷子。

“有个想法,想找你合计合计。”

“什么方面的?”

“芯片制造。”

这四个字,让丁奇夹菜的手顿了一下。

他把一块红烧肉放进嘴里,慢条斯理地嚼着,然后才看向刘清明。

“生产线?”

“对。”

丁奇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我刚看到一份文件,积架公司和沪市政府签订了协议,要在当地建一座晶圆厂,发改委这边已经通过了。”

这正是刘清明想听到的消息。

“什么规格?”

“八英寸晶圆,135纳米制程。”丁奇准确地出了数字。

刘清明沉默了片刻。

135纳米,在2003年,确实是能引进到内地的最先进工艺。

但他知道,此刻国际上,90纳米已经量产,65纳米的研发都已经开始了。

“如果我,他们的生产工艺很快就会后,你信吗?”刘清明问。

丁奇对此毫不意外,只是苦笑了一下。

“信,他们不可能把最先进的制程放到国内。”

“但这已经是我们国内最先进的了。”

丁奇缓缓点头,“对,这就是现实。”

饭桌上的气氛,有些沉重。

这是一个圈内人都懂,却又无力改变的现实。

“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基本都是骗经费的吧。”刘清明的话有些尖锐。

丁奇微微皱眉。

“不能这么,研究肯定有成有败,投入和产出成正比。”他的辩护,自己都无法服自己。

刘清明知道,自己戳到了痛处。

这不只是芯片行业的问题,而是这个时期国内科研领域的一个通病。

“现在,可能有一个机会,”刘清明话锋一转,“一个实现弯道超车的机会,我们有可能拼一把吗?”

丁奇彻底放下了筷子。

他看着刘清明,神色莫辨。

“我自从认识你,就天天都睡不着觉。你子,就没个平稳的时候。”

刘清明淡淡一笑,“这是唯一的机会,一旦错过,我们今后会很难受。被西方持续卡脖子,每年要花费大量的外汇买他们的高价产品,他再用赚我们的钱搞研发,保持对我们的优势。”

他的话不响,但份量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