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实名羡慕刘亦非(1 / 2)

果然,“啪啪!”两声枪响。

三个人进去,只有日本兵一个人出来。

也是直到这一刻,观众才真正意识到,浪漫恩爱了大半场,又在观众面前上演奇迹拯救孩童心灵的两位主角。

就这么死了……

前面渲染了如此之久的集中营黑暗生活,又是实验室,又是尸山的。

虽然可怕,但多少差了点意思。

直到两位主角的死亡,才最终给到他们一记绝杀。

这就是战争!

战争就是如此残酷!

再往后,天亮了。

集中营安静得像是什么都没发生过。

小铁皮柜门打开,小山一脸迷茫的走了出来。

随后,便像是连锁反应一般,越来越多的囚犯走出藏匿点。

下一秒,一架飞虎队涂装的盟军飞机从集中营上空飞过。

小山露出一抹兴奋的笑容。

爸爸妈妈果然没骗他,真的有大飞机!

镜头升起,不远处,隔壁床位的贝尔一家,也在飞奔向孩子身边。

……

……

主角二人成功了,小山直到最后,依然保有了孩子的纯真。

当然他们也失败了,因为他们没能见证最终的胜利,倒在了黎明前夜。

这是一个标准的反战片。

创作者并不是从视觉层面吓人,全片基本没有血腥恐怖的镜头,实验室和尸山的画面都是一闪而过。

既没有拍摄日军医生是如何如何做实验,涉及日本士兵施暴虐待被关押者的画面,也多是通过蒙太奇剪辑侧面烘托的方式,整体表现得非常克制。

甚至主角二人被枪杀的画面,都只有一个固定机位,外加几声枪响!

而是从心理层面,利用剧情、细节、隐喻等反映受害者经历的苦难,这可比血腥惊悚的镜头,更能让观众感同身受。

非常典型的,就是最近上映的《南京照相馆》,拍得其实已经非常克制了,对比现实,顶多也就还原了百分之三四十,但却能给人以百分之二百的震撼。

这就是电影艺术的影响力。

也难怪小日子破防,舆论攻击持续不断了。

回到《美丽人生》,同样的以小见大。

以一家三口面临的生死危机为棱镜,折射出血色历史的厚重与人性的微光,不仅照射出侵略者的凶恶嘴脸,更是照见世界大团结、守护人类和平的镜鉴。

电影的逻辑有些失真,但也正因为如此,大家代入进张潇辰、刘亦非的角色后,想到如果是自己一家被关进集中营。

自己能不能做到,让战争远离孩童?

能不能用谎言,让身处地狱的孩子以为自己身在天堂?

……

……

“看了这部影片,我更加明白为何要避免战争了,至少我们不再需要用善意的谎言去欺骗孩子,因为他们生来就在天堂!”

“宣传说得没错,就算抛开反战题材,这部电影也确实值得所有准备好成为父母的观众学习!”

“我终于明白《美丽人生》,这部电影的名字究竟是什么意思了——无论如何,人生是美丽的!”

“即使在人类最为黑暗的集中营里,人性光芒依然令人难以抗拒!”

“现在想想,张潇辰特意把这么一部影片,设计成喜剧风格,也是为了让人们更多看到希望和快乐吧!”

“也正因为电影偏喜剧的表现形式,所以当悲剧真正降临的时刻,才会如此的震撼人心吧!”

“是的,喜剧的尽头是悲剧!人们不会因为残酷而悲伤,因为残酷只能带来压抑和恐惧,唯有喜剧才能抵达悲剧的巅峰!”

“你们注意到故事最后的旁白声了么?老年小山用温柔的语气,回忆着与父母在一起的点点滴滴,那这部电影是不是能理解为是他的回忆?”

“难怪电影名叫《美丽人生》,原来还有这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