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物特征解析
(一)形态结构
-体型特征:成年个体平均高度2.3米,体重约1.2吨,岩石躯体密度达3.8g\/3(远超普通花岗岩)。其胸腔部位的「岩核」直径约30,呈赤铁矿晶体结构,具有磁性(磁感应强度0.3t)。
-体表特征:
-外层覆盖多孔玄武岩,具有蜂窝状结构(抗压强度达200pa),可吸收30%的物理冲击。
-体表嵌生「刺叶草」,叶片含二氧化硅晶体(莫氏硬度6.5),尖端分泌神经毒素(主要成分为a-鹅膏菌素,半数致死量Ld50=0.1g\/kg)。
-核心区域包裹「岩核」,表面覆盖2厚的碳酸盐保护层,可抵御火焰攻击(耐火温度1200c)。
(二)感官系统
-视觉:复眼结构由128个晶状体组成,可探测50米内的热成像(精度±2c),在黑暗环境中能识别0.1c的温差变化。
-听觉:通过岩石传导振动感知,可捕捉100米内的次声波(频率0.1-20hz),能提前预警地震(震级≥3级)。
-触觉:全身布满压力感受器,能感知0.1的地表形变,可通过震动频率判断地下水源位置(误差≤5米)。
(三)生理机制
-能量循环:通过「岩核」进行光合作用(效率仅为普通植物的15%),每日可吸收3000kJ太阳能,相当于燃烧0.5kg煤炭。
-再生能力:每日可修复30%的躯体损伤,但岩核受损将导致机能衰竭。若岩核完全破裂,石魔将在30分钟内解体。
-毒素代谢:刺叶草分泌的神经毒素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合成,其毒素在酸性环境中活性增强(ph<6时毒性提升50%)。
二、技能体系解析
(一)主动技能
1.岩拳猛击
-发动条件:近战距离,需蓄力1秒(可被打断)
-伤害类型:物理冲击(基础伤害120点+力量值x3)
-附加效果:产生半径3米的震波,造成持续5秒的「眩晕」(抗性判定dc15),可破坏地形形成防御屏障(最大可搬运2吨岩石)。
-战术价值:在狭窄地形使用可引发塌方,阻断敌方退路。
2.毒草喷射
-发动条件:中距离(10-20米),消耗20%体力
-伤害类型:酸性腐蚀(每秒15点伤害,持续10秒)
-特殊效果:在地面形成毒雾区(持续3分钟),降低区域内所有生物50%的治疗效果。
-克制手段:佩戴防毒面具可减少70%伤害,使用「净化药剂」可立即解除负面状态。
3.石肤强化
-被动技能:
-基础防御提升50%,可吸收单次攻击50%的伤害(上限300点)
-受到攻击时反弹10%伤害(反射伤害类型与原伤害相同)
-弱点:强化期间移动速度降低40%,持续时间受体力值影响(体力≥50%时持续10秒,每降低10%体力减少2秒)
(二)隐藏特性
-岩核共鸣:3只以上草头石魔聚集时,岩核产生共振(频率17hz)
-效果:全体防御提升25%,毒草喷射射程增加50%,岩拳猛击冷却时间缩短30%
-地脉在结晶化土壤中,可召唤「岩刺陷阱」(冷却时间1小时)
-触发条件:感知到20米内有生物活动
-效果:从地下突刺出3根岩刺,造成穿刺伤害(基础伤害80点),并附加「流血」效果(每秒5点,持续10秒)
三、战斗策略分析
(一)行为模式
-攻击偏好:优先攻击高威胁目标(如治疗者、远程单位),对魔法波动敏感(可提前0.5秒预判法术释放)。
-防御策略:遭到远程攻击时,会投掷岩石碎片进行反击(命中率60%,伤害50-80点)。
-撤退机制:当生命值低于30%时,会钻入地下逃离(需消耗岩核能量50%),遁地期间每移动1米消耗1%体力。
(二)弱点分析
-岩核:位于胸腔位置,暴露时受到的伤害增加200%,击破后石魔立即进入「衰竭」状态(攻击、防御下降70%)。
-关节处:岩石层较薄(厚度仅15),可造成破甲效果(防御降低35%,持续1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