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世界抗疫战士和中医药剂专家(7)
还有七天就是元旦假期了,福汉市接连下了两场大雪,这几天的温度比往常低了不少。
除了要治疗感染了肺炎的病人外,这样疾病高发的时节,其他诊疗部门每天也要收治不少新的病人。
有了卫健委专家组的帮助,各大医院的压力都有所缓解,可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大家都不敢有丝毫的松懈。
袁奕熟练地撕开一张暖宝宝,将里面的铁粉揉开后,紧紧地贴在了毛衣上。
“几天不回家,也没见那小子来找你,”袁振华把袁奕的保温杯重新续满,说话时,又随手放进去了两颗胖大海,“果然啊,包办婚姻要不得。”
这不提起于涛还好,一提这事儿,他就觉得是在给自己找气受。
之前看他对袁奕事事上心的样子,还以为他对袁奕一往情深,尤其是他在重症病房里始终和袁奕保持距离的举动,生怕自己会把病传染给袁奕。
没想到啊,自己出院后,竟然不敢接触整日和隔离病患打交道的妻子了。换做之前,那可真是跑得比哈巴狗还勤快几分哩。
呵,男人果然都是大猪蹄子!
自己这个当爹的除外。
袁奕将衣服里变凉变硬的几张暖宝宝撕下来,正反都喷了消毒液后,这才放心地扔进了垃圾桶。
拿起手机看了眼时间,那排数字
重新戴上口罩,袁奕替于涛解释道:“他出差去了,这几天没在家,我一个人回家来回也麻烦,还不如跟你一起留在医院。”
大前天,于涛就拎着行李箱去光州出差了。从那天开始,袁奕的手机就进入了信息轰|炸模式。
早上起床是他的早安,还没到饭点就被他催着吃饭,上班到一半又是他要多喝水的提醒,甚至晚上临睡前还要看一遍他一整天的行程汇报……
于涛对自己的关心,老爸或许不知道,但袁奕却能从这些文字中感觉到千里之外的温暖。
简略地扫了一遍于涛发来的消息,袁奕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将手机揣进了口袋,“走吧,先去吃饭去。”
从早上六点,袁奕和袁振华就忙着工作,又是分析病毒结构、又是实验药物,直到下午两点才腾出十五分钟的吃饭时间。
刚走到食堂门口,在急诊值班的医生就匆忙找了过来。
“院长……急诊那出了点情况,需要您处理一下。”
袁振华看到他紧皱的眉头,心里莫名地“咯噔”了一下。
因为天气寒冷,来医院挂号看病的病人多了不少,尤其是年龄大且患有慢性病的病人,接诊量更是多了好几倍。
急诊部挤满了人,特殊时期虽然电视台和报纸每天都提醒大家戴口罩,但还是有不少病人没有做任何的防护。
“医生,我妈她到底咋样了?”
看到医生回来后带了不少人,病人的儿子赶忙上前,两只手拧在一起焦急地询问道:“是不是她的心脏病又恶化了?”
负责诊断的医生干巴巴地擡了下唇角,暂时安慰他说:“你再等一下,等我们做一个详细地诊断就有结果了。”
除了袁振华和袁奕,负责研究病毒的几位专家也赶来了急诊部的诊室。
看到一下子来了七八位医生,不止是病人的家属,就连走廊里的气氛陡然变得紧张起来。
“啥病啊?这么大的阵仗?”
“估计是病得不轻,得好几个专家坐诊呢。”
“我在电视里见过那个医生,他不是管肺炎的吗?咋来急诊部了?”
“啥?!”
诊室里,是一位穿着朴素的老人家,头上包着一块深红色的头巾,沧桑的脸上布满了岁月留下的皱纹。
她应该是在乡下土生土长的庄稼人,或许是刚来城市不久,从头到脚都是朴实无华的老实气。
袁振华拿起她的病历簿看了一眼,有冠心病和高血压的病史。
病历旁边还有三张血检单,连同着好几份检查结果放在一起。
专家拿起了那份血检单,下意识地看了眼最后两栏的结果,平静的目光倏地闪过了一丝寒意。
老人的血检一共做了三次,三张血检单的结果几乎是一模一样。
如果第一次检测可能出现差错,那三次无差别的结果就完全可以确诊了。
大家纷纷传看着这几张血检结果,用一种不可思议地眼神打量着她。
老人家很安静,坐在椅子上不敢乱动,脸上戴着一块自己用棉布缝得口罩,不知搓洗过多少次,边角被磨出了许多毛絮。
被这么多人围着,老人家有些不知所措,手里的那块纸巾快要被她掌心里的汗揉成纸浆了。
“陈招娣女士?”袁振华试探地叫了声她的名字。
他的语气平缓温和,生怕这么多人的阵仗会吓到她。
老人家调整了下口罩的位置,连连点头道:“是,是我。”
袁振华:“您最近身体有什么不舒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