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东巡遗影(1 / 2)

青铜车辇在会稽郡的石板路上颠簸,李岩隔着明黄帷帐,听见百姓山呼海啸般的\"万岁\"声。他抬手按住胸口,指腹触到内衬里硬硬的金属片——那是三年前百工署为他特制的\"护心甲\",用薄如蝉翼的熟铁叶片编缀而成,此刻却抵不住胸腔里翻涌的灼热。

\"陛下,会稽令说前方就是新修的镜湖堤堰。\"赵高的尖细嗓音刺破帷帐,李岩瞥见这个老宦官袖口露出的暗纹,是楚地特有的云雷纹样。他不动声色地将手帕掩在唇边,指缝间洇开的血珠却比三年前初次咳血时更大了些。

车辇停下的瞬间,李岩被搀扶着踏上观景台。眼前的镜湖波光粼粼,七十二道石闸如琴弦横卧水面,正是他三年前批示的\"分级蓄水法\"实证。岸边聚集的百姓中,有孩童举着竹制机关鸟奔跑,木鸟翅膀拍动间竟能滑翔十数步,惹得人群爆发出阵阵惊呼。

\"此乃百工署新制的'仿生木鸢',\"会稽令擦着额角的汗,声音里带着讨好的颤音,\"百姓们都说,陛下是鲁班再世......\"

\"鲁班可造不出这等巧物。\"李岩打断他的话,目光落在远处田垄间穿梭的铁犁上。那些犁头是用他改良的\"炒钢法\"炼制,比寻常青铜犁锋利三倍,此刻在阳光下泛着青灰色的冷光,像极了他记忆中实验室里的合金钢。

忽然,人群中挤进来一个灰衣少年,怀里抱着个鼓囊囊的布包。赵高立刻示意卫士拦截,却见少年扑通跪下,高举布包:\"陛下!这是我爹临终前让我交给您的!\"

李岩抬手止住卫士。布包打开时,里面掉出一本泛黄的《考工记》抄本,扉页上用朱砂写着\"陈柱绝笔\"四个字。他心中一震——陈柱是当年在咸阳论战中舌战旧贵族的冶铁工匠,三个月前病逝于百工署工坊。

抄本里夹着一张薄如蝉翼的熟铁叶片,边缘刻着细密的纹路。李岩指尖拂过那些纹路,突然瞳孔骤缩——那是他去年在太学讲课时随手画的齿轮草图,竟被这个工匠刻在了金属上。

\"陈师傅临终前说,陛下教的'模数化'法子,能让齿轮咬合得更紧......\"少年的声音带着哭腔,\"他说,要是能亲眼看见蒸汽机关车跑起来,就算死也值了......\"

李岩喉间一哽,将叶片紧紧攥在掌心。远处传来归雁的长鸣,他忽然想起两千多年后博物馆里的蒸汽机车模型,想起自己在讲台上挥斥方遒时,台下学生们发亮的眼睛。此刻掌心的金属片带着体温,恍惚间竟像是跨越时空的握手。

\"告诉百工署,\"他将抄本递给蒙毅,\"陈柱之功,当入《工爵列传》。\"蒙毅接过时,袖口滑落一角素白绢帕,上面用隶书写着\"秦政要略\"四个字——那是李岩昨夜在烛下亲手誊抄的改革精要,共三十七篇,篇篇都盖着\"始皇帝之宝\"的玉玺。

暮色四合时,李岩独自登上镜湖旁的秦望山。山风卷起龙袍下摆,他望着脚下星罗棋布的村落,每处炊烟升起的地方,都有按他推行的\"均田制\"划分的方正田亩。记忆中课本里\"暴秦\"的标签渐渐模糊,取而代之的是治下百姓日渐丰腴的面容,是百工署烟囱里冒出的青烟,是北疆驰道上日夜奔驰的邮车。

\"陛下该歇息了。\"蒙毅的声音从身后传来,这位虎背熊腰的将军此刻却像个操心的兄长,\"郎中令说,您的药......\"

\"不提这个。\"李岩摆了摆手,从袖中摸出个青铜匣子,\"把这个交给扶苏,切记,非他与蒙恬二人,不得开启。\"匣子打开时,蒙毅看见里面是半卷残页,纸角泛黄,赫然是用现代简体字写的\"华夏梦记\"四字。

山下突然传来骚动,赵高的声音急促响起:\"护驾!有刺客!\"李岩转身时,只见三道黑影从竹林中窜出,手中兵刃泛着幽蓝光芒——是淬了毒的南越短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