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19号。
再过三天就是冬至,也是海兰出嫁的日子。
而在这一天,海生特地请了假赶回来。
他已经大四了,明年6月份就能毕业。
这个学期海生已经在跟一些研究项目,目前也正是关键的时候。
教授明白告诉他,这个时期谁都不应该离开“战场”,否则就会被视为不合格。
相当于,海生如果选择在如此关键的时期请假,那就自断了前途,以后这个项目组也不会再要他。
当然,就算无法继续待在项目组,但海生还是正儿八经的北大学子,不耽误他毕业后分配到重点单位工作。
只不过,他本来也可以像蒲阿九一样,成为国家核心机构的一员,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直接、更大的贡献。
可,海生的选择出乎所有人意料。
他毕竟不是蒲阿九。
站在导师面前,瘦削的海生,语气温和但是很坚定。
“我从一开始进入大学,就只是为了以后能有一份好工作,为了成为家人的骄傲,为了不辜负我妈、我哥的付出。”
“您说的这些,在我听来十分伟大。可是很抱歉,我只是一个平凡人,一个自私的人,我连母亲的恩情、大哥的恩情都尚未报答,目前并不想将一辈子,都奉献在无休止的研究、所谓的保密项目里。”
“对不起,我的思想高度不够,让您失望了!”
海生做出了和蒲阿九完全相反的选择。
蒲阿九是几乎没有犹豫,就选择了投身国家事业当中,即便代价是一辈子隐姓埋名,和家人不再相见。
可蒲阿九很清楚,她参与的科研项目对国家来说太重要了。
如果增加她一个人,或许国家的发展时间就能缩短数年乃至十数年。
只要想到自己一旦拒绝,日后国家在危难关头只能任人宰割,心中便会发出咆哮声,怒吼着不甘和愧悔……
因此蒲阿九无法自私。
而需要海生的项目,虽说对国家来说也很重要,但并不是那么紧要的。
就算少他一个,也不会给国家安危带来多大影响。
自然,能够说放弃便放弃了。
“只有自己亲身经历了,才能体会到当初九姐的心情,以及她的伟大。”
这晚,宋海建接了弟弟回家,吃过饭后几个年轻人坐在沙发上聊天。
海生讲述起自己这次为了请假闹出的风波,自然就提到了蒲阿九,毕竟两人的经历很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