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见安禄山跑得满脸发红,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的,神色不变,只放下了笔,问道:“发生了何事?这般慌张。”
高力士忙道:“河北一带出现紧急军情!”
李世民挑了挑眉:“哦?节度使好好说说看。”
安禄山这才单膝跪地道:“回禀圣人,臣刚接到范阳传来的消息,北边又有靺鞨人南下,袭扰边境,已造成了数百人的伤亡,以及大量财物损失。”
李世民站起身,高力士忙从安禄山手中接过快马加鞭送来的军情,送到他手里。
一眼看完那短短的字条,李世民奇怪道:“北方势力南下,大多会在秋冬之时,如今还未入秋,为何就南下了?”
安禄山立马解释道:“大约是知晓了臣来了长安,想趁虚而入!”
李世民看着安禄山睁着眼睛说瞎话的样子,道:“看来,节度使大人对河北一带,确实有着定海神针一般的作用。”
安禄山不知道,皇帝这话是在夸奖他,还是讽刺他,忙道:“不敢!”
“既然有此紧急情况,你便先回范阳去吧,要做好安抚和善后工作。”
“是!圣人!”安禄山双膝跪地磕头后,忙转身跑走了。
安禄山走后,高力士提醒道:“过几日,便是安大人上任宰相的日子了,这可如何是好?”
李世民摇头道:“他啊,怕是看不上这宰相之位咯!”
“啊?”高力士有些不懂。
安禄山出了宫,立马就带人快马加鞭离开长安,回河北去了,留下一地惊诧与惋惜:安禄山马上要走马上任宰相了呀!在这个节骨眼上,出这样的事!
作为一个外族人,能得到皇帝如此信任与倚重,甚至要当宰相了,真的是独一份了。
李倓和李豫正好在城门口,查一些进出城门的记录,结果就看到安禄山率领的人,策马狂奔而去。
“咦?安禄山他怎么突然走了?”李倓将窗户打得更开了,让李豫也能看到那一队人马的背影。
李豫道:“可能是河北那边出什么事了?”
“他不在河北,河北能出什么事?”李倓觉得,河北那边最大的危险就是安禄山。
没多久,就有身边人去高力士那里打探了消息来,兄弟二人听说河北有靺鞨人南下,都一脸古怪,发出了和李世民一样的疑问:“他们不是爱秋冬才来吗?怎么这时节南下?”
挥退了传信的人,李倓凑到李豫跟前,低声问:“大哥,你说,有没有可能这是假军情?”
李豫沉思了一会儿,然后摇了摇头:“假军情太容易被发现被戳穿了,这样很容易暴露,安禄山应该还不知道,他想造反的心思,已经被圣人知晓了。”
“那……如果是真的,怎么就那么巧呢?就在他要卸任节度使,上任宰相的时候。”
李倓思索了半天,突然道:“大哥,安禄山恐怕是不想当宰相吧?”
听上去是询问李豫,可语气太肯定了,反而像陈述事实。
李豫不再将弟弟的话,当做胡思乱想,反而顺着他的想法思索了一番,便觉得,许多事都说得通了:“有可能!虽说当宰相是安禄山的想要的,可是那时是可以兼任节度使的,现在宰相不能兼任节度使,安禄山就得放弃自己经营得不错的河北,得不偿失。”
李倓听到李豫赞同自己,十分高兴,思维越发地活跃起来:“这就对了!我之前还想呢,安禄山当了宰相,不当节度使了,那谁来接管河北呢?本以为召见几位将军,是想从中选一个,可是他们现在被派去练兵统兵了,那显然圣人就不是那样打算的。所以,圣人也一直没有选接任节度使的人吧?!”
李豫猛地看向李倓,他本以为弟弟只是胡思乱想,可按照他的说法,逻辑确实那么严丝合缝。
外人都以为,安禄山要当宰相了,看过天幕的,都会习惯性地想,皇帝这是要用升官来安抚住安禄山,又用不能兼任的新政,来限制住安禄山。可事实上,安禄山不想当这个宰相,而且皇帝也知道安禄山不想当!所以他根本就没有选继任的人!
所以,从头到尾,安禄山入长安,被皇帝提拔为宰相这一出,其实都是演戏。皇帝在试探安禄山,安禄山也给了皇帝虚假的回应。
事已至此,河北出的事,是真的还是假的,其实没那么重要,以安禄山在河北一带的势力,只要他想,这事儿就能成真的。重点是,他回去后,想做什么?还能安稳地当他的节度使吗?
李豫想通了,李倓也想通了。
李豫看着三弟那兴奋得有点发红的脸,叮嘱道:“三弟,此事事关重大,你可千万憋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