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想着,赵匡胤的心气儿才顺了一些。
【靖康之难几乎将赵氏王朝的皇族一网打尽,可是作为宋徽宗的儿子、宋钦宗的弟弟,宋高宗赵构,因为正在去和金谈判的路上,受到了地方官员和百姓的劝告,没有这个时候返回汴京而躲过一劫,成为了皇族的漏网之鱼。有许多人觉得他是幸运,但也有人觉得他是筹谋已久,因为他却去与金谈判,却带上了他年幼的儿子,这说明赵构那时对情势有自己的判断,觉得金人肯定会南下灭宋。】
【宋徽宗与宋钦宗被金人俘虏,赵构自己也在金人中当过质子,后侥幸被换回来,由赵枢顶替了他当人质。赵构一直是极为有野心的人,北上与金和谈时,就说他自己梦见了哥哥宋钦宗将黄袍赐予他,而他自己也穿上了黄袍,后来靖难之役时,赵构在地方势力的帮助下,手中有一些兵马,但他一直在冷静旁观北宋都城被迫,二帝被俘,国破家亡时都没有想要领兵勤王,反而作壁上观。如果不是军队不赞同他南逃,他怕是早就跑了。】
【一直到首都被破城、皇帝被俘的噩耗传来,赵构便痛哭出声,手下人勤王,想让他坐上皇位主持大局,赵构却多次推辞,一直到最后被元佑皇后孟氏和众大臣推上皇位,才哭哭啼啼地上了位。大家有没有觉得这一举动很眼熟?没错,这一番做派,明明很像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那一出嘛:我不想当皇帝!我不想夺权的!是你们非要我上位的,我也没办法,我是被逼着当皇帝的!赵构虽不是太*祖赵匡胤的直系后代,但这白莲花的操作,却也学到了手了。】
赵匡胤:虽然周围很静,但耳光声就像惊雷一般炸响。
赵匡胤也是没想到,赵构这与朱祁镇一样无能的皇帝,竟然学了自己的做派?而且赵匡胤想象得到,以赵构那不聪明的脑子,哪怕是假意推辞,恐怕也做的漏洞百出,早就让人看穿了他的野心了。
赵匡胤再次捂脸:“真是赵家之耻!”
朱元璋也笑出了声:“这天幕,虽然常不敬帝王,话语极损,却时常能一针见血,直戳人痛处。你说,谁听到这番话,心中会最难受最羞耻?”
朱棣一下子就猜到了答案,但他还是故意猜错:“赵构?”
朱元璋果然略显得意道:“当然不是,是宋太*祖赵匡胤!赵匡胤想要当皇帝,却得位不正,什么黄袍加身,什么杯酒释兵权,都是冠冕堂皇的说辞,是用来遮羞的。李氏太宗虽因玄武门之变而被后世读书人诟病,但他皇帝做的好,所以大家依旧盛赞,可赵匡胤不同……”
朱元璋兴致勃勃地批判了一番赵匡胤的虚伪,最后道:“若是赵匡胤亲耳听见天幕骂他,必然气得不行!小人行径被揭穿,可不就是直接被打脸?”
说完,他正要端起茶碗喝一口,突然灵光一闪:自己因天幕讲明朝之事,所以去到了朱祁镇的身体里,才有了为明朝逆天改命的机会,这宋太*祖会不会也如自己一般呢?
想到这里,朱元璋整个人都愣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