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浩劫五(2 / 2)

自接信日算起,朝鲜和倭国各需五千工匠,半月内到达鸭绿江口集结。

自从王宁远回乡,邹县就异常热闹,随着高升辽东提督的信息传出,邹县更是成了大商户的集结地。

无论是战争,还是建设都牵扯到巨大的经济利益。

能不能趁机搭上辽东提督的船,各处大商更是手段齐出。

随着登莱水师的护军到达,王家也成了临时的提督营地。

整日里鸡飞狗跳,让大哥大嫂喜忧参半。

传旨的使节已经到达县城,只等着明日吉时到王家所在的镇子颁旨。

王府家的大堂上,大哥手里捧着茶一言不发。

大嫂瞪着眼睛看着站在大堂中间的俩口子。

长嫂如母,大嫂更是将管家的权力发挥到极致。

“男儿为朝廷建功立业,我知道妇道人家自然不能拖你后腿。

王家有如今气象也全赖国朝安稳,皇家信任。

你们夫妻同心,作为盘子自然高兴。

可馨姐儿不能随你们去辽东。

辽东苦寒,物资匮乏,有个万一,让我如何给公公婆婆交代。

此去辽东,小远必然公务繁忙,你也必然忙碌,如何照顾馨姐儿。

别当了三五年提督,在给王家养出一个大手大脚的村姑。”

您干脆说我们俩口子太娇惯闺女好了,馨姐儿如今不是教养的挺好。

张穗悄悄拉拉自己男人的衣袖,示意赶紧开口。

俩口子的小动作自然没有逃过嫂子的目光。

“嫂子,馨姐儿整日有徐嚒嚒盯着,您要是再不放心,就多挑两个人跟着。

姐儿还小,过两年我们再给您送来。”

嫂子一拍桌子,“不成。

就在我眼皮子底下你都护着,让她学针线是磨磨她的性子。

王家还做不起衣裳怎么的。

一出府门,天不黑不知回府。

整日不知忌口,这才将她按时辰吃饭的毛病扳正,岂能半途而废。

让他认首饰还不是为了让她长眼力。

省得她长大跟她娘似的,连首饰的好赖都分不清。”

在上任前夜,王家没有规划辽东事宜,却为了馨姐儿的教育问题扯到半夜。

俩口子无论如何狡辩,最后馨姐儿的教导权还是落进大嫂的手里。

领完圣旨,几杯简单的水酒,王宁远在乡亲的祝福声里跨上战马,直奔登州水师大营。

各种物资整理,批文,将士调动,整整忙了十日,这才登船北上。

镇江卫外的水面上,大小船只穿梭不停,各种旗语,呐喊声此起彼伏。

先一步到达的官员,已经勾勒出镇江卫的大致轮廓。

新镇江卫也不是白纸一张,地理位置的特殊自然不会没有住民。

上岸第一件事就是处置朝鲜和倭国的工匠问题。

时代背景下,掌权者都轻视工匠,可真调动他们手里的工匠,又如同割肉一般。

王宁远能想象他们会滥竽充数,却没想到他们会如此明目张胆。

五千工匠,多数都是老弱,更是连家带口都打包送到镇江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