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蜂拥而至(1 / 2)

林会全,一个土生土长的华夏山东人,他与亲朋好友四人共同组成了一个团队,毅然决然地投身于“视界科技公司”的“星空发展计划”之中。

经过深思熟虑和反复商讨,他们最终决定采用一种独特的合作方式——“分成式”。

根据这一合作模式,视界科技公司将负责提供所有必要的供给物资以及一艘小型飞船,而他们的团队则要承担起前往小行星带捕捉具有价值的“小行星体”的艰巨任务。

一旦成功捕捉到这些“小行星体”,拖行到巨型宇宙飞船进行熔炼,最终得到金属成品。

而这些金属成品的收益分配将按照6:4的比例进行,也就是说,视界科技公司将获得总价值的六成,因为公司先期投入的太多。

经过漫长而艰辛的三个月太空飞行,他们的小型飞船在“智能驾驶系统”的精准操控下,终于顺利抵达了小行星带。

然而,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的挑战才是真正考验他们运气的时候。

在这片广袤无垠的小行星带中,要想在第一时间发现那些蕴含巨大价值的“小行星体”并非易事。这需要他们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果断的决策力以及一点点的好运气。

在公司提供的“小行星”分布图上,那些小行星的位置虽然被清晰地标注了出来,但它们的运动轨迹却显得杂乱无章。

这些小行星有的像脱缰的野马一样疾驰而过,有的则像蜗牛一样缓慢爬行;有的在太空中疯狂地旋转着飞行,有的却以一种近乎静止的姿态悠然自得地运行着。

然而,尽管这些小行星的运动方式千奇百怪,但它们之间的距离却都非常遥远,最少也相距数百万公里。这无疑给搜索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经过近20天的不懈努力,他们终于有了新的发现——一颗直径约4公里左右的小行星。

更令人欣喜的是,这颗小行星竟然是以静止的形态环绕太阳飞行的。对于初出茅庐的他们来说,这种相对稳定的状态无疑是最理想的捕捉目标。

于是,他们迅速调整飞船的模式,将其设置为“智能同步飞行”,以便更好地与小行星保持相对静止的状态。然后,飞船小心翼翼地逐渐靠近小行星,直到完全贴近它的表面。

接下来,就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发射固定锚。小飞船准确地将固定锚发射出去,成功地将自己与小行星牢牢地连接在一起。

然而,任务并没有就此结束。为了确保小行星能够按照预定的轨道运行,他们还需要在小行星上安装三台“推进器”。

这就意味着,其中的两名成员必须穿上厚重的防护服,走出飞船,进入太空进行外部操作。

只要安装好后,一切就交由飞船上的‘智能系统’来控制了,然后启动导航模式,自行寻找到‘母舰’。

经过巨型宇宙飞船长达近三天的处理和熔炼,林会全他们拖回的小行星终于有了收获。这颗直径4公里的小行星,就像一个装满宝藏的神秘星球,等待着人们去探索和发掘。

经过一系列复杂而精密的操作,最终的金属结果全部呈现在了眼前。其中最大的收获无疑是那重达109.28吨的铜锭,这些铜锭闪耀着金黄色的光芒,仿佛是宇宙中最珍贵的宝物。紧随其后的是575吨的铁,虽然数量上比铜锭多,但价值相对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