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根据国家能源政策,电子管收音机全部被半导体收音机取代。
收音机款式从大台式转向袖珍式、组合式,突破了调频、立体声、集成电路化等关键技术。
后来,收音机和录音机合并成收录机成为了潮流。
1983年1月,燕舞L1520型便携式二波段单卡收录机研制成功。
喇叭多,功能全,红灯闪闪的燕舞收录机诞生了,燕舞主打手提式的收录机。
当时流行跳舞,需要的是装上干电池、拎出去就能用。中国的消费群体以普通老百姓为主,燕舞也因此成为全国最大的收录机生产基地之一。
燕舞集团花费400多万,在tV做了3年广告。
1988年tV元旦晚会开始前的广告节目中,第一个就是一阵霹雳舞曲声中推出的燕舞收录机广告。
随后,广告语响彻大江南北,“燕舞,燕舞,一曲歌来一片情”的调子。
双卡收录机有一个重要的好处是可以复制磁带,单卡可以录收音机里的歌曲。
收录机也叫面包机,可以装上电池开着外放招摇过市。
国内收录机市场逐渐缩小,燕舞在1993年后开始明显地走下坡路,1996年底,宣布全面停产。
深圳有一家八十年代做收录机起家的公司,一直活到今天,始终坚守音频领域。那就是京华电子。
京华电子在1986年至1996年十年间生产的收录机产品,年产量名列全国第一,录音机机芯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尽管中国在电子管和晶体管等分立器件上有积累,但是八十年代,在集成电路上已经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
改革开放浪潮到来,南方涌现出了一批造机新势力,采用世界最新的集成电路技术,如德生和德劲。
梁伟(德生)、李东生(tcL)、黄宏生(创维)、陈伟荣康佳,后创办宇阳和微容做L陶瓷电容)都是在1977年恢复高考后第一批考上华南理工。
1988年,梁伟担任广州迪桑电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同时被派到东莞创建东莞迪生收音机厂并担任首任厂长。
梁伟给公司产品想了个品牌叫“迪生”,希望像发明家爱迪生一样不断创新,后来因注册问题改名“迪桑”。
1994年,收音机在当时是个夕阳产业。
有利可图的高端市场被索尼、松下等日本厂商垄断,国产品牌只能在低端市场靠价格战苟延残喘,最便宜的只卖七八元。
龚虹嘉说他花了600元买了一台索尼收音机,拆拆卸卸之后,他发现这个洋品牌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高科技,只不过外观和品牌比国产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