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锦鲤安保的武装力量已经达到十万人。他们分布在全球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一百二十艘各型船舰、三百多架飞机,甚至还有几支专门负责网络安全的“虚拟部队”。
但王多余始终守住一条线:所有武装人员的身份信息都在华夏政府备案,重大行动必须提前报备,绝不参与任何国家的内政。
“我们是盾,不是矛。”这是他在每次高管会议上必说的话,“别人怕我们有十万武装,我更怕这十万武装出一点乱子。”
2026年,应华夏政府请求,锦鲤安保在索马里海域组建了第一支完整建制的舰队——“锦鲤一号”特混编队。
编队由四艘护卫舰、两艘补给舰和十架直升机组成,指挥官是有着二十年海军经验的前舰长张海峰。
“咱们跟海军护航编队不一样,他们是国家力量,我们是民间补充。”张海峰在誓师大会上说,“但目标一致:让每一艘华夏船安全经过这里。”
舰队刚部署到位,就遇到了硬茬。一伙盘踞在索马里南部的海盗,装备了火箭筒和高速快艇,专门抢劫亚洲商船。
他们甚至放话:“锦鲤?不过是一群拿着钱的保安,来了就把他们沉到海里喂鱼。”
那天,三艘华夏渔船刚进入亚丁湾,就被十几艘海盗快艇包围。渔民们通过卫星电话求救时,声音都在发抖。
“编队全速前进,直升机先遣!”张海峰站在舰桥里,盯着雷达屏幕,“告诉渔民,关紧舱门,我们二十分钟内到。”
当锦鲤的护卫舰出现在海平面上时,海盗们还想负隅顽抗。他们发射的火箭弹被护卫舰的近防炮在空中引爆,高速快艇刚靠近就被舰载机枪打坏了发动机。
“放下武器!”扩音器里传出索马里语的喊话,“你们被包围了!”
海盗们看着那几艘排水量上千吨的护卫舰,终于意识到自己惹错了人。
领头的海盗举着枪走出驾驶舱,却被直升机上的狙击手用激光瞄准了胸口。最终,十五名海盗乖乖放下武器,被押上了护卫舰。
渔民们在甲板上望着锦鲤的旗帜,激动得互相拥抱。船长后来给锦鲤安保写了封信:“看到那面旗,就像看到了家里来接我们的人。”
这样的护航,平均每天都要上演两三次。锦鲤舰队的航线渐渐成了“安全通道”,不光咱们国家的船,连一些挂着其他国家旗帜的商船,也会特意申请加入护航队列。
“张舰长,国际海事组织想跟咱们合作,让咱们的护航经验推广到全球。”参谋拿着一份函件进来。
张海峰笑了笑:“告诉他们,经验可以分享,但我们的首要任务,永远是保护华夏船只。”
2027年的迪拜,一场国际矿业博览会上,中资企业的展台前总是围着不少人。
除了展示的矿产样品,更引人注目的是展台角落站着的几名锦鲤安保人员——他们穿着西装,耳麦里传来实时安保信息,眼神警惕却不张扬。
“你们公司在刚果(金)的矿场,用的也是锦鲤安保?”一位欧洲企业家好奇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