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孟瑶、薛洋、百家反应(2 / 2)

独留孟瑶一人站在原地,许久未动。窗外的风带着尘土的气息吹入,却吹不散他心头的浓雾。

前路茫茫,母亲的遗愿与天幕昭示的惨烈未来在他心中激烈交锋,而他,正站在这个命运的岔路口,进退维谷。

-------------

就在孟瑶于清河陷入两难之际,千里之外的兰陵金麟台与云梦莲花坞,也因天幕之故,掀起了截然不同的波澜。

金麟台。

金光善自云深不知处归来后,对天幕上自己的惨烈结局讳莫如深,绝口不与夫人提及。

但金夫人出身世家,眼界与手段皆非寻常,加上金子轩寄回的家书中,已明确陈述了天幕所示金氏未来的颓势与父亲的结局,这让她心中警铃大作。

她当下便做了几手准备。一方面,对于与云梦江氏的联姻,她抱着暂且观望的态度。

江厌离这个未来儿媳,性情温软,易于掌控,而且绝不可能是金光善在外面留下的野种,她瞧着倒也顺眼。

可若江家名声彻底败坏,牵连到她的子轩乃至整个金氏的未来,她会毫不犹豫地撇清关系。

另一方面,是更为紧要的一步,她立刻动用手腕,暗中吩咐绝对忠于自己的心腹,布下严密的监视网络,决不允许金光善在外留下的任何风流种,尤其是那个可能名为“金光瑶”的私生子,有丝毫踏足金麟台、认祖归宗的机会。

另外,她开始不动声色地暗中筹划,联络族中向着自家儿子的势力,只待时机成熟,便要推动金子轩提前上位,绝不能让金氏这艘大船,彻底毁在金光善这个糊涂的掌舵人手中。

金麟台表面依旧金光璀璨、热闹非凡,内里却已是夫妻异梦,暗潮涌动。

--------------

相较于金氏的暗斗,莲花坞则陷入了更为明显的混乱与颓丧之中。

江枫眠返回莲花坞后,大多时间都将自己关在书房,与几位心腹长老紧急商议。天幕所言如同悬顶之剑,让他惊惧交加。

他首先做的,便是立刻下令,命人急速平息云梦地界内所有关于魏无羡“家仆之子”、“私生子”的流言蜚语,试图以此向未来的神尊示好,姿态放得极低。

同时严令云梦江氏弟子加大除祟力度,广济地方,在百姓中重新赚取声望。

他本想将天幕详情及魏无羡脱离江家之事瞒着虞紫鸢,以免横生枝节。然而,虞紫鸢终究通过其他途径知晓了大概。她性情蛮横暴躁,如何能忍?当即与江枫眠爆发了激烈的争吵。

“江枫眠!你看看你当初带回来的小孽障!如今翅膀硬了,便攀上高枝反咬一口,将我们的脸面踩在脚下!果然是有其母必有其子,跟他那……”

“够了!”江枫眠猛地打断她,脸色铁青。

若是往常,他或许还会忍耐,可如今,他知道天道在上,记录着一切过往。虞紫鸢这般口无遮拦,屡次羞辱魏无羡及其父母,每一句都可能是在加剧江家未来的灾祸。

惊惧与长久积压的怒火交织,气急之下,他竟抬手狠狠扇了虞紫鸢一巴掌!

这一掌,不仅打懵了虞紫鸢,也彻底打碎了莲花坞最后一丝平静。夫妻二人自此更加势同水火,关系降至冰点。

一个家族,主事的夫妇离心离德,一个因恐惧而进退失据,一个因怨愤而口无遮拦,内有隐忧,外失强援,衰败之象,已然初显。未来的云梦江氏,若无法扭转这种局面,只怕是前路坎坷,每况愈下。

-----------

岐山不夜天。

相较于金氏与江氏的惶惶不安,温若寒行事依旧带着其特有的霸道与莫测,只是这次更多了几分审慎。

他返回大殿后的第一道命令,便是遣出一队精锐,命他们搜寻薛洋。前些时日他招揽薛洋,让他帮忙探寻阴铁下落,但薛洋离开岐山后便不知所踪。

他特意嘱咐,若寻得此人,不必以礼相待,首要之事便是严密监控起来。天幕所示,此子未来心性狠戾,作恶多端,最终落得挫骨扬灰的下场。

他温若寒虽不惧,却也不愿手下有如此不受控、且注定会招致祸患的棋子。阴铁之事,他已另有计较,但薛洋此人,既已知其危害,便需牢牢掌控在手心,防患于未然。

处理完此事,他转而问起上次天幕后接回岐山的那对医修夫妇——温宴与其夫人。

心腹恭敬回禀,二人已在岐山安顿下来,依旧行医济世,不仅为温氏门人诊治,也惠及山下百姓,颇得人心。

温若寒闻言,微微点头,未再多言。

这夫妻二人医术尚可,性情仁善,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未来将诞下温思追,成就非凡。仅此一点,便值得他稍加看顾,给予一方安宁。

随后,他颁布的一道指令,在整个岐山温氏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他严令所有门生弟子,即日起收敛行径,不得再仗势欺压寻常百姓与弱小仙门,若有违逆,严惩不贷。

此令一出,底下众人虽感诧异,甚至有些横行惯了的心中不服,却无人敢挑战温若寒的权威。

天幕昭示的未来,这位仙督心中自有权衡,眼下并非肆意树敌之时。一时间,温氏子弟在外行事,竟果真收敛了许多,倒是让仙门百家颇感意外。

而更令人琢磨不透的是,在处理完这几桩事务后,温若寒竟再次宣布闭关,将一应俗务交予亲信长老打理。众人面面相觑,都不敢随意揣测他的意图,只能默默做好自己分内的事。

-------------

栎阳城。

天幕初次显现时,薛洋正于城中角落暗自盘算,如何借温氏之力报断指之仇,对姑苏的异象并未在意。

待天幕再次显现,竟提到了他的名字,即便相隔遥远,“四大恶人”“挫骨扬灰”这些字眼,依旧如冰锥般刺入他耳中。

他虽年仅十四,但儿时便混迹市井,于险恶中求生,自有其敏锐的直觉。那寥寥数语,勾勒出的惨烈结局,令他脊背生寒,瞬间警醒。他虽素来睚眦必报,行事不羁,却也从未想过自己未来会落得如此下场。

未及深思,岐山温氏正暗中搜捕他的消息便已传来。这无疑印证了他的猜测,也断绝了他原先借势复仇的念头。

形势陡转,他不再迟疑。当即将自己乔装改扮,混入百姓之中,连夜离开了栎阳地界。一路向东南,几经辗转,竟是潜入了姑苏。

站在彩衣镇口,遥望云深不知处那清雅仙门,薛洋心下稍定。他料定温若寒在知晓蓝氏倚仗后,短期内必定不敢轻易在此造次,这姑苏地界,反倒成了眼下最安稳的藏身之处。

于是,这尚未犯下大错的少年,便在此处暂且落脚。他依旧带着几分市井痞气,偶有掀摊顺手之举,惹人厌烦,却也并未真正逾越底线,犯下不可饶恕之罪。

只是夜深人静时,那天幕所示未来,以及那些陌生的名字,时常萦绕心头。

他不解,自己此刻所求不过是一报还一报,为何未来会走向那般万劫不复的境地?一丝困惑,连同对那既定命运隐约的不甘,悄然滋生,又暗藏于心底。

或许,只要继续观看天幕,他就能找到破解之法,改变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