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阵列(2 / 2)

萧云骧稍稍停顿,总结道:“这是士卒的视角。”

他微笑看向凝神静听的刘蓉,继续分解。

“而军官视角,这种阵列,便于随队官佐、士官及督战队,于队列后方或两侧监视。”

“任何士卒,若因惊惧擅自离队,立遭察觉,督战队可当场警示乃至格杀。”

“此等严酷纪律与即时惩处,使得密集阵型中,士卒溃逃之比例,远低于分散作战的散兵。”

“因为逃窜目标过于显眼,极易发觉并处决。”

见刘蓉颔首不已,萧云骧竖起第三指。

“其三,是命令传达与执行,亦即指挥之效。”

“密集阵型中,士卒摩肩接踵,官佐、鼓手、号手所发号令,皆可较为清晰、迅速地遍传全队。”

“指挥官如臂使指,调控全队进退、转向、装填、瞄准、齐射。整个军阵浑如一体。”

“你再反观,我西军现今所用的散兵线战术。”

“一连百余人,为减杀敌军炮火排枪的杀伤,须充分散开。”

“即便排作三列散兵线,正面宽度亦动辄超过百米。”

“试想,于喊杀震天、枪炮声震耳欲聋的战场,散兵线侧翼士兵,如何能听清位于中线,或另一头连长的命令?”

“号角旌旗,于复杂地形及远距之上,指挥效能亦大打折扣。命令传递迟滞、误听乃至全然遗漏,在所难免。”

“所以散兵阵型,对战士自身的判断力与主动性,要求极高。”

刘蓉凝神静听,手指无意识地在膝上轻叩,面上焦灼渐褪,转为深沉思忖,缓缓颔首。

萧云骧析理分明,层层递进,如抽丝剥茧,令他心中块垒渐消。

究其根本,他刘蓉终是传统文人出身,虽善谋略,然自投军以来,长久充任主帅幕僚,对于宏观战略与作战计划的拟订,此其所长。

然具体至最基层之班排编组、战场通联、散兵单位间协同策应。

此类至细至微之战术安排,确是其短。

萧云骧心下自是明了,此等高阶参谋,缺少在基层历练。

也是他组建与训导西军专业参谋体系时,亟需规避之短板。

好的参谋人员,须兼具战略视野与战术修养。

然现状如此,培育一支专业、高素质的参谋队伍,非旦夕可成。

纵是西军军校,亦难一蹴而就,培出大批合格的中高级参谋来。

眼下权宜之计,唯自现役参谋人员中,遴选头脑活络、悟性佳的骨干,抽空集训。

授以新式战术思想与参谋业务,暂应亟需。

体系化的培养,终须倚仗时间与实战,徐徐积累。

---------------------------------------------------------------------------------------------------------------------

(打算用个几章,将一些战术,阵型问题讲清楚,以便后期剧情的展开,且不再解释。每天两更,保质保量,请大佬们进行支持。我继续改前面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