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几位强大神明进行会议之时,李察也察觉到了什么。
毕竟虽然“神圣与光辉之神”屏蔽了太阳的光芒与阴影的存在,使得李察无法窥探他们的动静。
但在这个世界上凭空出现一块李察无法收集到信息的地界,这个现象本身就代表着异常。
因此,不用去专门打探消息,只要从其他地方侧面印证,李察就发现了几个神明聚集在一起的情况。
“神圣与光辉之神”,“贪婪与傲慢之神”……
这些神明聚集在一起,还特意屏蔽了他的窥探,即使不用脑子,李察也大概可以猜到他们聚集在一起的目的。
无非就是察觉到了自己的威胁,选择聚集起来商量一些解决办法。
对此李察并不在意,对于他来说,现在的他已经行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
只要坚持掠夺其他神明的权柄,扩散“金约天国”秩序,他的力量就会不断上升。
并且因为自身在蜕变后获得特性,李察在力量上的提升并不只是在秩序侧,在混乱侧也是如此。
再加上势力扩张带来的可以举行“圣灵仪式”的人数不断上升,可以说李察无论是从实力上,还是势力上,都在飞速的提升。
这些聚集在一起的神明,也就只有一个“神圣与光辉之神”让他略微有些注意,其他的神明之所以还可以进行着这样那样的活动,也只是因为李察还没有动手罢了。
等到李察消化完这段时间收获的东西,针对神明的又一轮狩猎将会继续开启。
而说到这段时间的收获,就不得不提起“金钱”与“交易”这两项法则了。
原本在李察刚刚晋升神明之时,他就有过凝聚这两个权柄的计划。
只是因为进展相对于其他方面的行动较慢,所以就搁置了下来。
不过因为之前设计的仪式一直在运行,所以“金钱”与“交易”权柄的凝聚过程也是一直在推进中。
直到最近才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这段时间以来,李察对神明的战绩已经来到了恐怖的几十比零,再加上他征收“光辉之税”的行为。
现在世界上不少智慧种族都选择了信仰他这位“财富与珍宝之神”。
而除了这个原本的神名,其他诸如“手握烈阳者”之类的名号也在传播。
这些名号虽然不是正经的神名,但是其中蕴含的信仰之力也是可以指向李察的。
而因为李察的声名太高,实力太强。
这就导致出现了一个现象。
即信徒们喜欢把他们认为李察应该会拥有的权柄赋予在他身上。
最典型的就是“金钱”与“交易”这两个权柄。
在信徒们看来,李察拥有着“财富”与“珍宝”的神名,又做出了“光辉之税”这样的举动,怎么可能没有“金钱”与“交易”这样的权柄呢?
于是他们在向李察祷告的途中,就自作主张的为他添加上了这样的权柄。
实际上除了这两个权柄,“贪婪”也是他们向李察祈祷时,经常会添上的附加词。
只不过因为“贪婪”这个权柄已经有了主人,所以才没有凝聚的迹象。
可以说,信徒们的这种行为,正是“信仰有毒”这句话的完美体现。
神明在他们眼中的形象与神明本质实际上是完全不同的。
这就导致了,如果李察是那种完全以信仰之力为生的神明,恐怕这些信徒的信仰会直接将他彻底改造,改造为信仰之中的模样。
不过好在即使是在蜕变之前,李察也不是那种神明,所以信仰之力对于他的影响,李察一向是好的接受,坏的摒弃。
就像是现在一样,信仰之力能够让他凝聚“金钱”与“交易”的权柄,那他就选择吸收。
而如果信仰之力会带给它坏的一面,比如凭空塑造出弱点之类的,那李察就会把这些信仰之力丢到其他地方使用。
从这一点就可以发现,李察的道路更接近于一些传说中的“古神”,特别是在蜕变之后。
信仰之力可以成为他的助力,但不会成为他的桎梏。
而在凝聚“金钱”与“交易”权柄时,李察实际上也不是通过大量吸收信仰之力,来达成凝聚权柄定位目的的。
实际上他修改了之前设计的仪式,将它们变为了类似转换器的存在。
这样仪式法阵就可以将大量的信仰之力吸收,从中提取出“金钱”与“交易”的概念,助力李察凝聚对应的权柄。
而随着这些仪式法阵的启动,一时之间大量信仰之力的涌入让“流金圣所”内部都出现了异象。
大量的金币,银币,铜币开始滋生出灵性,向着仪式法阵的方向滚去。
而在仪式法阵的上方,不断有幻影浮现而出,其中展现的,正是货币的起源。
白玫瑰金币,紫罗兰银币,阿加斯特的金币……
种种还在流通,或是早已停止发行的货币在幻影之中显现,那是它们在被制作出,然后流通起来的景象。
每一枚金币都像是流浪世间的旅客,在它们身上承载着血泪,欢笑,利益与贪婪……
而在“金币”权柄逐渐凝聚而出的过程中,“交易”权柄也让“流金圣所”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众所周知,交易是文明社会发生最为普遍的行为之一。
而在李察“交易”权柄凝聚而出的过程中,整个“流金圣所”正在举行交易的人,脑海中都会下意识的浮现出李察的神名,并不由自主的向他祈祷。
“伟大的交易之神啊!请您保佑我在生意中大赚特赚吧!”
“伟大的交易之神啊!请您带走我的病痛吧!我愿意用我全部的财富来达成这项交易!”
……
随着仪式的逐渐进行,这样的异样也从“流金圣所”向外界扩散而去。
一时之间,只要是察觉到这两项异象的存在,都会意识到,“交易”与“金钱”的权柄也要凝聚而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