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竞争格局中,中国在多个关键领域已展现出显着的发展优势与韧性,从科技创新到产业升级,从经济韧性到文化影响力的提升,都让一些长期将中国视为主要竞争对手的势力感到压力。当正面竞争难以突破时,这些势力开始变换策略,派遣或扶持一批披着“学术专家”外衣的特殊群体,以更隐蔽的方式潜入中国舆论平台。他们深谙“文化攻心”之道,采取“反串黑”的手段——表面伪装成本土舆论的“觉醒者”“批判者”,实则暗中接受外部指令,有组织地炮制文化对立议题,试图在中华文明的精神根基上制造裂痕。
这类文化操纵行为的一个典型表现,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选择性解构与扭曲。他们聚焦于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体系,尤其针对儒家、道家与墨家的关系大做文章。在网络舆论场中,一些账号通过断章取义的“学术解读”、夸大其词的对比分析,甚至编造历史细节,将墨家思想包装成“超越时代的先进智慧”,刻意凸显其“兼爱非攻”“科技理性”等元素,将其塑造为中华文明中“唯一具有现代性”的精神资源;与此同时,却对儒家的“仁爱礼序”、道家的“自然辩证”进行污名化,将儒家贬低为“封建专制的帮凶”,将道家曲解为“消极避世的糟粕”,故意忽视这两大思想体系在数千年历史中对中华文明伦理建构、社会治理、生态智慧的核心支撑作用。
这种操作的本质,是通过制造“非此即彼”的文化对立,破坏中华文化内部多元一体的和谐生态。他们试图让公众误以为墨家与儒道是水火不容的对立体系,进而挑起“传统内部的派系斗争”,最终达到瓦解文化认同感、制造代际与群体分裂的目的。事实上,先秦诸子百家本就如“百花园中不同的花朵”,儒家的入世担当、道家的出世智慧、墨家的工匠精神,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兼容并蓄的精神基因。割裂这种内在联系,强行抬高某一派系而贬低其他,不仅是对历史的背叛,更是对文明传承的犯罪。
面对这种隐蔽的文化战争,我们需要保持清醒的认知:任何试图将中华文化割裂、矮化、工具化的行为,背后都隐藏着削弱民族凝聚力的政治图谋。守护文化传承,不是简单的“尊某派,贬某派”,而是要在理性认知的基础上,珍视诸子百家共同奠定的文明根基,警惕任何以“学术讨论”“文化反思”为幌子的分裂性言论。唯有筑牢文化自信的堤坝,才能让那些试图在内部“搞乱文化传承”的图谋彻底破产。
当中华文明傲然屹立于世界之巅,引领着全球的发展潮流时,也将是道家思想绽放出耀眼光芒的时代。道家与其他各家思想相比,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其独特的观察视角。
儒家思想是以士族文官的视角来审视社会和世界的。在那个贵族门阀掌权的时代里,儒家弟子被要求精通各种社交礼仪,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必须符合规范,言谈之间也只能使用高雅的言辞。此外,成年男子还需要熟练掌握“六艺”,六艺是礼、乐、射、御、书、数。
礼:主要指礼仪规范,包括政治、伦理、道德等多方面的行为准则,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规范。
乐:涵盖音乐、舞蹈、诗歌等艺术形式,通过乐来陶冶情操,和谐人际关系。
射:即射箭技术,在古代是一种重要的军事技能,同时也是一种礼仪活动和体育竞技。
御:指驾驭马车的技术,在当时的交通和战争中都具有重要作用。
书:包括识字、书写以及对文献典籍的学习,是文化传承和知识传播的基础。
数:主要是指数学知识,包括算术、历法、天文等方面的内容,是古人认识自然和进行生产生活的必备技能。
学会这“六艺”被视为儒家弟子身份的象征和立足社会的根本。那些否定儒家的人是不是从来不知道儒家弟子要学习这些知识技能。
然而,孔子的伟大之处并不仅仅局限于对表面礼仪规范的关注。他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刻地洞察到家族要想在社会中安身立命、延续家族的荣耀,就必须高度重视“育人”这一核心要素。国家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庞大的家族,而君王要想治理好这个国家,就需要实行“仁政”。
儒家学说的重点在于家族的管理以及如何治理国家。所以才有这句名言“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通过诚意,修心以实现个人修养的提升,其思想体系深深植根于上层社会的需求与秩序构建。
法家的视角截然不同,它是站在君主的立场去看待社会。与儒家从贵族阶层的道德修养与社交规范切入不同,法家从一开始就将落脚点放在君主身上,将权力视为至高无上的核心。法家强调君主必须永远将权力置于首位,为此要不遗余力地从贵族、平民乃至敌国手中攫取权力,为了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甚至不惜采用一切手段。法家提出的“法”并非现代意义上的法律,而是一套严密的奖惩机制,通过这种机制来取代传统的礼乐制度,将君主的意志贯彻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让整个国家围绕着君主的权力运转。
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犹如脱胎换骨一般,国力迅速增强。法家思想的严格律法和高效管理,使得秦国的政治、经济、军事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这种强大的实力支撑下,秦国最终实现了统一六国的壮举,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大一统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