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秀昌笑问:“我一个退休老教师,这辈子光靠嘴巴吃饭,还能做什么?”
“你可以写啊,那是您的特长。”沈林风笑着提出自己的建议,“咱们沈家也该有自己的族谱才对,不然在干活几十年或者也上百年,子孙们都不知道咱们的祖先是谁了呢。大叔,我现在有点条件,但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整理这些,您老人家退休在家,可以动起来啊。”
“当然,咱也不能让你白忙活,整理家谱需要的费用,我来解决。需要打印、整理、或者其他支持的,我也可以让景区管理公司派人协助你。”
顿了一下,又继续说:“这种好多地方都在撰写猪跑,我觉得咱们沈家也不能落下。家族需要传承,咱们不说知道祖先有什么成就,但是基本的信息还是应该了解的对不对?读书人有三大问,你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把族谱整理好,就可以初步解决从哪里来的问题。”
沈秀昌一听,非常激动:“林风,你这个建议很好。实话跟你讲,二十多年前我就想过整理族谱了,无奈当时没有时间和精力。现在退休了,我有大量的时间,但是也没有那么多精力去搞了。既然你们年轻人也想把族谱整理出来,我肯定是支持的......”
关于族谱问题,沈秀昌比沈林风更有研究,一开口就停不下来。
沈林风心想,这下算是找对人了。
他对沈秀昌说:“大叔,怎么整理族谱您才是专业的,具体要怎么做,需要那个配合你,我待会儿给您指定一个人,让他负责跟您联系,以后要钱要人,您直接找他。”
“您老人家多辛苦,咱们争取在一年之内,把沈家的族谱整理出来。”
沈秀昌信心满满:“你这么大力支持,我肯定搞得出来。”
大风坪沈家才十来户,往上三四代都是一家人,要整理出来并不困难。加上沈秀昌年纪比较大,以前对家族的了解还算清楚,再搜集一些资料,稍加整理,基本的雏形就能搞定。
完成一桩心事,沈林风非常激动。
他直接跟沈秀昌说,等族谱整理出来以后,咱们还要把沈家祠堂建立起来,那还是我们自己家族的文化传承。我现在有点条件,可以出钱出力,等咱们的子孙具备条件的时候,大家也可以尽一份心意。
代代相传,沈家一定越来越兴旺。
由此,沈林风还引申出一些新的文化活动,比如创立大风坪助学基金,深度挖掘大风坪民俗民风文化传统,搜集同江市非遗文化遗产,等等。
沈林风主打的就是深度挖掘,把历史文化捡起来。
实际上,做这些事并不需要太多资金,对现在的沈林风来说,只要随随便便从夏影集团挤出一点点油水,就能把事情办成。
反正集团公司每年都会花掉不少慈善资金,沈林风认为给别人,还不如给自己的家乡。有句老话说得好,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在沈林风最穷最困难的时候,属于泥菩萨过河,只能照顾好自己。现在事业上有一点起色,他认为还是有必要为社会的发展或者家乡的建设,尽一份心意的。
沈林风不期待得到什么回报,只求内心安宁。
为家乡出钱出力,沈林风觉得还是挺爽的。
林德昌知道沈林风此行回来的目的,见到老板又大把撒钱,非常有感触。心想自己当年风光的时候,要是能像沈林风一样,多做一点接地气的事情,扎扎实实的立足家乡,多给社会和家乡贡献一份力量,该出钱出钱,该出力出力,相信也不会落到今天的下场。
该说不说,林德昌在最落魄的时候,身边几乎没有什么可靠的人,也没有人觉得值得同情,说他一句好话,与他自己也是有关系的。
在林德昌最辉煌的时候,交往的都是有钱有势的人物,主打就是向上外交,极少顾及曾经的穷朋友,也没有对家乡具体做过什么贡献。说来也是讽刺,他投资最底层的项目,就是当年在经开区的那一个大型城市综合体,现在已经成为最大的烂尾工程,被政府捡底收购。
当时,林德昌觉得自己无可厚非。但是,他现在感慨很多,认为沈林风年纪轻轻,做人和做事却比自己要靠谱很多。
投资家乡可能不一定得到经济回报,但是口碑一定不会太差。
尤其是民生工程和基础建设,即使有些人一时不太理解,但是大部分群众的眼光还是明亮的,现在大家都念着沈林风的好。
林德昌心想,即使沈林风不会得到直接经济回报,但是获得的功德值,大概率也不会少。
人生一辈子,功德还是很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