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教授点头应下,转身去督导工作。李明远则继续站在图纸前,目光在两个反应堆设计间来回移动,心中盘算着未来的技术路线图。
在五十年代初期的世界,核技术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星条国和北极熊的核电站尚未大规模建设,核动力舰艇更是刚刚起步。而现在,龙国却同时推进着民用和军用两条核技术发展路线,这种大胆的战略抉择,将在未来彻底改变全球科技格局。
三天后,蓬莱基地,
"鲲鹏
"总体设计室。
李明远正在审阅最新的动力系统集成方案。桌上摊开着厚厚一摞计算结果和工程图纸,各种数据密密麻麻地排列着。
张部长推门而入,手里拿着一份加急报告:
"老李,好消息!北约小组那边传来消息,他们已经成功获取了星条国最新型J-65战斗机的部分技术资料。
"
李明远眼前一亮:
"太好了!资料内容如何?有发动机的详细参数吗?
"
"有,
"张部长递过报告,
"包括发动机推力曲线、油耗特性,还有机翼气动设计数据。不过,武器系统和电子设备的资料相对有限。
"
李明远迅速翻阅着报告,眉头渐渐舒展:
"已经很不错了。J-65的发动机性能比我预期的还要好一些,特别是高空性能。这对我们设计'鲲鹏'的舰载机很有参考价值。
"
他抬起头,问道:
"北约小组有没有提到任何关于垂直
短距起降技术的情报?
"
张部长摇摇头:
"这方面几乎是空白。据说星条国和北极熊国都在研究这类技术,但都还处于早期阶段,没有实用化的迹象。
"
"意料之中,
"李明远点点头,
"在原来的历史线上,真正实用的垂直起降战斗机要到六十年代才会出现。
"
"原来的历史线?
"张部长好奇地看着他,
"你这说的是什么意思?
"
李明远一愣,意识到自已说漏了嘴,连忙转移话题:
"没什么,只是一种假设性表达。通知舰载机设计组,今天下午三点在会议室开会,我要亲自布置新的设计任务。
"
张部长虽然还有疑惑,但也没再追问,点头应下后离开了办公室。
李明远长舒一口气,起身走到窗前。远处,
"鲲鹏
"的各个模块建设已经进入关键阶段,巨大的机翼结构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主浮体的骨架也已经完全成型。但一艘没有舰载机的航母,就像一头没有爪牙的狮子,再威猛也发挥不出真正的战斗力。
现在,是时候赋予这头巨兽真正的锋芒了。
下午三点,蓬莱基地会议室内,舰载机设计组的十几位工程师已经等候多时。他们中有些是从航空工业部调来的年轻才俊,有些则是从北极熊国留学归来的技术专家,还有几位是龙国本土培养的机械工程师。虽然经验和背景各不相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对航空技术的无限热情和对祖国的忠诚。
李明远推门而入,房间立刻安静下来。他走到主席台前,直接切入主题:
"各位,今天我要宣布一个重大决定——'鲲鹏'舰载机设计正式启动,代号'海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