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初起,万物共振。
"
李明远站在蓬莱基地的临时指挥室内,望着墙上巨大的设计图纸,嘴角露出那抹标志性的微笑。
"天网
"的成功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才是真正的重头戏。
张部长推门而入,脸上依然带着掩饰不住的兴奋:
"老李,这帮老外全吓傻了!五角大楼都快炸锅了,情报显示他们已经紧急召集了所有火箭专家,甚至从德国人那边调了几个过来。
"
"意料之中。
"李明远轻轻抿了口茶,眼神却死死盯着面前摊开的图纸,
"他们现在还只是惊讶,等'鲲鹏'出海那天,才叫真正的震惊。
"
"'鲲鹏'?就是这个...大家伙?
"张部长走近图纸,皱着眉头,
"说实话,我到现在还是不太明白,这玩意儿到底是船还是飞机?
"
李明远伸手在图纸上轻轻划过,仿佛在抚摸未出世的婴儿:
"都不是,也都是。这是地效飞行器,简单说就是贴着水面飞的船,或者漂在水上的飞机。正式名称叫'地效航母'。
"
张部长挠了挠头:
"我还是不明白,咱们搞这个干嘛?按照计划,不是应该先搞核潜艇吗?
"
"核潜艇太复杂,而且对材料要求极高,咱们现在的技术水平还不够。
"李明远放下茶杯,
"但'鲲鹏'不同,它的建造难度低得多,只需要普通船用钢材和航空铝合金就行,技术门槛也低,关键是——
"
他指向图纸上的数据表:
"掠海高速350公里
小时,航程5000公里,载重3000吨,可搭载20架战斗机或50架无人机。最重要的是,因为贴水飞行,雷达探测范围受限,隐蔽性极强。两大国的海军体系根本没法应对这种新型威胁。
"
"这...这是真的吗?
"张部长眼睛瞪得溜圆,
"那岂不是比航空母舰还厉害?
"
李明远笑着摇摇头:
"各有所长。传统航母稳定性更好,适合远洋作战;'鲲鹏'速度快、隐蔽性强,更适合近海防御和快速突袭。对我们这种海军基础薄弱的国家来说,这是最经济实惠的选择,造价只有航母的十分之一,却能发挥七分威力。
"
他伸了个懒腰,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的海岸线:
"而且,最关键的是建造周期短。传统航母从开工到服役至少七八年,而'鲲鹏',我有把握在两年内让它下水。
"
"两年?!
"张部长倒吸一口凉气,
"这...这怎么可能?
"
李明远转过身,眼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
"因为我们不按常规出牌。
"他拍了拍墙上的另一张图纸,
"看这个,模块化建造方案。我们把'鲲鹏'拆分成二十几个独立模块,分散在不同船坞同时建造,最后像搭积木一样组装起来。这样不仅能大幅缩短工期,还能更好地保密。
"
张部长皱眉道:
"可是,这么大规模的工程,两大国的卫星肯定会发现...
"
"他们会发现很多零散的建设工地,但猜不到我们到底在造什么。
"李明远笑道,